明軒見月色皎潔,海上顯出一片清影,可須彌山那邊就要顯得黑暗許久,連山色都快看不清了。於是她輕輕笑道:“接引道友,你這山是好看,可週圍實在太暗了些,大家也看得不太清楚。還是讓我一起照亮吧。”

說罷,也不等接引回應,桌上的圖畫又生變數。月光素雅,不似太陽那般熾烈,只是以輕柔的光芒照耀著萬物。可明軒這一句話說完,也不見她有何動作,那輪皎潔的明月卻又變得漸漸明亮了起來。

月亮仍然高懸在天上,並沒有移動一絲一毫,而明月本身也並沒有比原來更為耀眼。單獨只看月亮,會覺得根本毫無變化,和先前相比沒有任何區別。

那麼,為什麼會覺得月亮變得漸漸明亮了?

儘管月亮本身似乎沒有改變,可是淡雅的清暉,卻向著高山的方向漸漸延伸了過去。

明月自碧海而升,最初只是一團模糊的光影,在跳出海面的剎那方才徹底凝聚成形。等明月從海面上跳出,升到蒼穹之上,就變得愈發得光潔,就好似一面冰鏡一般。

不過,這樣的光輝,也是有其極限的。

雖然月亮為這幅圖景帶來了光明,但是以月光之能,卻也照不透幽深的大海。日月星辰為至高至明之物,這裡並非是說皓月照不亮大海,只是明軒並不願意讓皓月將大海照亮。

海面已不再有怒浪狂濤,只剩下起起伏伏的潮水,波光與明月互為映襯,顯得寧靜祥和。但是大海畢竟是大海,有著幽深的特性,若是被月光照的透亮,那就如池塘一般。固然更為明亮澄澈,可卻少了幾分神秘的感覺。這樣的話,大海就不是大海了。

海洋如此,高山也是一樣。月光沒有照亮山脈,並不是月亮不能照亮,而是接引道人不願意讓明軒的月光將他的山脈給照亮。

這次明軒與接引這兩人的演法,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傾塵、明軒想要借一樣東西,而接引不肯。

傾塵、明軒知道,若是想要尋得三大至寶,就需要先找到一樣東西,可他們只知道在須彌山會有所收穫,卻不知那東西究竟在何處,又到底是什麼。如果接引不知,那也就罷了,倘若他知道,那兩人自然會盡力爭取。

可是這件事情,接引並不知道,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也不會將此物輕易借給他人。因為在一開始,接引就說過了,這樣東西染不得紅塵。更何況,他本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東西給予他人,所以他拒絕了傾塵的請求。

只是傾塵所說,確實打動了他,而準提又有意相助,且所言有理。故此接引提出要求,要和他們做過一場,然後再做決定,明軒也答應了這個提議。

面對明軒的海風和海浪,接引沒有把山繼續升高,而是另闢蹊徑,化去白雪,成就一方湖泊,然後以漣漪壓住了明軒的大海。明軒見此,也沒有繼續在海洋上花費精力,卻是別出心裁,自浩瀚汪洋之中升起一輪明月,並且用明月的光華擋住了接引的漣漪。

明月將接引的攻勢阻住,隨後徐徐上升,終於到了高山之上。可發展至此,明軒還沒有結束,而是令明月的光輝繼續蔓延開來,漸漸向著高山籠罩了過去。倘若月亮的清暉,將整座山脈完全籠罩在內,那作何結論,自然就不必說了。

明軒的目的,可謂是昭然若揭,只是她沒有直接說出來罷了,眾人可都是看得清清楚楚。接引道人也有自己的心思,怎能讓她如此簡單就得償所願?

接引仍舊是盤膝而坐,可是此時,他雙手皆以掌心朝上放在腹前,右手放在左手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與此同時,他臉上的一切神色盡皆消散,雙目亦微微閉上,顯出莊嚴寶相。

“明軒道兄,此山本就光明永駐,何須明月清輝?”

接引道人靜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宛如一尊雕像一般。他並沒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