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商界大佬,2號早已經習慣了不隨意表態,這次也是一樣,他並沒有回應1號的發言,只是靜靜地將視線轉向了其他人。

怒氣衝衝的3號正想開口,卻被一陣輕咳打斷了節奏,在會議桌的末端,房間裡年紀最大的9號陪審員,清了清嗓子後,用低沉而溫和的嗓音開口道:“各位,能不能讓老頭子先說兩句?”說著,用詢問的目光看向眾人。

見此情況,包括3號在內的其他人也都不好反對,便預設了讓9號先發言,只見這位老人點點頭,緩緩說道:“我文化也不算高,但也知道什麼叫做‘疑罪從無’,現在既然只有1號堅持無罪判定,那我覺得不如大家先靜下心來,讓他把自己的想法好好說清楚,講透徹,然後大家再來討論。

畢竟,無論是1個人想要說服11個人,還是11個人想說服1個人,總得有個規矩不是?咱們又不是在菜市場裡討價還價,不管死刑會不會被執行,我們討論的結果,勢必關係著被告人接下來的一生,大家覺得對嗎?”

9號發言之後,會議室中一直沒人說話,這時還是2號站了出來,“既然大家沒有反對意見,那就請1號繼續你的發言,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自己身為陪審員的權利與義務,肯定會遵循‘疑罪從無’的基本準則。”

1號先是向9號老人投去感激的眼神,隨即開口,“謝謝主席,那我就詳細給大家說說我對於這個案件的看法……”

於是接下來,1號指著手上每位陪審員都有一份的庭審記錄,開始逐條解釋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警方在案件偵查中的懈怠,從一開始,警方就將被告確定為嫌疑人,這原本也沒什麼問題,但從始至終,警方都沒有將任何其他人列為懷疑物件,偵查的方向,始終堅持在尋找被告就是兇手的各種證據,甚至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下,為了逃避破案壓力,屢次做出洩露嫌疑人資訊和偵查方向的行為。

於是,直到案件開庭,本案也沒有對被告之外的任何人進行過相關調查,如果假設被告並不是兇手的情況下,或許真正的兇手,已經在警方的無意縱容之下逃之夭夭,而且距離案發時間越久,尋找真相的難度無疑就越大。

1號陪審員的話說到這裡,已經引起了其他陪審員中幾個人的關注,說實在的,由於這件案件的被害人與被告的父子關係,加上被害人本身就是城中著名的富豪,被告也是出了名的公子哥,整件案子從一開始,就暴露在媒體的聚光燈下。

換句話說,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在成為本案的陪審員之前,已經從媒體上獲知了許多案件有關的資訊,再加上庭審時控辯雙方的舉證質證環節,警方在案件中的表現大家無疑都很清楚。

當身邊的所有人,包括警察和檢控官這樣的專業人士,以及所有的傳媒,早在案件開審前,就宣佈被告有罪的時候,作為一名普通的市民,確實很難不受到影響。

1號也在不時觀察著其餘人的表情,此時見到有幾位陪審員開始低頭沉思,甚至翻閱起面前的庭審記錄,他的內心忽然多出了一股勇氣。

說完了警方,1號又繼續說起了庭審過程中的問題。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那位檢控官儼然成為了法庭內的超級巨星,表現得那叫一個揮灑自如,各種法例信手拈來,充滿了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制高點上,揮斥方遒的瀟灑氣度。

但是,檢控官顯然是故意忽略了,整個案件中,並沒有出現任何一件,證明被告行兇的直接證據,所有將兇手身份指向被告的,全都是帶有極強指向性的間接證據。

哪怕是看似完整的證據鏈,也全都是由間接證據,和目擊者們摻雜著大量個人猜測的,對兇案發生前後的描述證言所組成,並沒有人親眼目睹被告行兇。

而檢控官和辯護律師居然對此視而不見,檢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