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把掌門位子讓給兒子之後,餘滄海心裡對餘人彥的愧疚少了許多,轉而和他說起這段時間軍中的變化。

雖然餘滄海明天就要宣佈把青城派掌門的位子傳給餘人彥,但那更多是作為一個態度和補償,也是餘滄海對餘人彥讓出郡王尊位的感動,並不是說餘人彥以後就只管青城派的事了。

鳳翔府是餘人彥拿下的地盤,鳳翔軍是餘人彥拉起來的兵馬,還是餘人彥的。

所以作為鳳翔軍節度使,餘人彥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軍隊現在是什麼樣子。

現在城中兵馬編制極為混亂。

有老餘家的嫡系,如青城附近佃戶組成的護派道兵,以及餘人彥當初從蒙軍手裡救下來的俘虜。

還有聽說有人反抗契丹,所以主動來投奔效力的漢民。

這些都是相對忠心,也相對敢戰的部隊。

除此以外,城中還有各縣城逃來的敗軍,天興城裡臨時拉來守城的丁壯鄉勇,被充做死士的遼國權貴士紳。

這些人就是典型的既不忠心,也不敢戰。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能打,但不算忠心的人。

這些人,就是各地聽聞餘滄海、餘人彥父子起兵反遼之後,在驅逐契胡的大義,和全真教、華山派兩大關中門派扛把子的號召下,來投奔的江湖人士。

投奔來的江湖人士武功各異,但相同的,就是全都不習軍陣,弓馬騎射四個字,一個字也佔不到,不過論起單打獨鬥,卻是極為強悍。

城中的兵馬本就駁雜,還每天都有傷亡,有的能救回來,有的救不回來。

兵馬損失太大的軍官,都會暗戳戳的派兵在城裡拉伕役,用作第二天的炮灰,要是幾場仗不死,就做為精兵,留在軍中。

此時此刻,連餘滄海這個總領兵馬的老帥,都不知道城中究竟有多少兵馬。

更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敢戰的,又有多是隨時準備打不過就投降的。

這些事,都需要自封鳳翔軍節度使的餘人彥去一一梳理,賞功罰過,提拔忠勇之士。

城中的混亂早就在餘人彥意料之中,故而臉色沒什麼變化,依舊入常。

不過餘滄海說起的另外一件事,就讓他不得不重視了。

自耶律仁先大軍殺來,完顏陳和尚和郭侃在守城之戰中屢立功勳,都是餘滄海極為倚重的臂助。

不過戰事一起,就不可能再隨時控制二人的動向。

一旦開戰,作為主將,手中的權利也隨著戰爭一路走高,擁有更多的臨陣自主之權。

這二人趁著戰事,著手籠絡掌控各自麾下的兵馬。

等餘滄海發現的時候,二人已經完全掌握了手下的軍隊。

雖然二人控制的兵馬不多,加起來也不過三千人,但卻都是精銳。

更何況兩人都是餘滄海守城的有力臂助,大敵當前,餘滄海不想內訌,更不想自斷臂膀,故而只能聽之任之。

聽到完顏陳和尚和郭侃給他來了個借雞生蛋,趁機把交由他們統領的兵馬收為己用,這立刻引起餘人彥心中的警覺。

倒不是怕二人掌控了兵馬之後,給他來個倒反天罡。

事情還遠沒到倒戈相向的那一步。

而且掌控兵馬,也未必就是代表二人有二心。

捫心自問,把他換到二人的位置上,也會想辦法拉攏手下的兵馬。

這麼做,無關其他,只是為了增添一些安全感。

手裡有兵,心裡不慌,這是亙古以來的至理。

而且有了兵馬,就有更多選擇。

但要命的就是這個。

選擇多了,難保這二人不會故意出工不出力,坐視他敗亡,然後拉著兵馬散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