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禾這麼說盛保麟問道:“看不出來你對農書也有所涉獵。”

李禾知道盛保麟說的農書就是《泛勝之書》、《齊民要術》等,但是李禾說的這些都是現代總結的一些方法,這還是他刪減之後的結果了。

至於第三個李禾不打算說了,畢竟禁止官府與民爭利是一直以來的政策,可惜都是嘴上說說,真的嚴格執行的官員太少了。

李禾不再說話盛保麟也沒在意,他正在思考李禾說的這三點,其實他最感興趣的就是第二點,也就是李禾說的解放生產力。

今年春天邊關那一仗將朝廷的存糧打的所剩無幾,國庫裡的銀子也沒剩下多少,勉強能維持到收秋稅的時候,這期間萬一出了天災,百姓們怕是又要流離失所了。

盛保麟:\"這改良農具和肥料你有什麼辦法?\"

李禾敢說自然是有辦法的,南方多種水稻,李禾家裡也是種水稻的,後來李禾想了別的法子掙錢,李三和王氏他們也就不用下地彎腰了。

原本李禾還想過做一個手推式水稻插秧機,不用電不用油,種起地來還快。

可惜這個東西必須是全鐵製的,而古代的冶煉水平不過關,煉出來的鐵雜質太多,很容易生鏽,而且鐵的價格也不便宜,一次還不能成功,這樣來來回回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錢。

至於肥料,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從古至今對於如何提高作物產量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如果真的想快速提高作物產量,只能用現代肥料,可惜現在的工業水平根本達不到製作肥料的要求。

看著盛保麟期盼的目光,李禾深思熟慮之下還是搖了搖頭。

盛保麟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也是,這李禾也不過十三歲而已,怎麼可能想的出來,還是自己著相了。

李禾看著盛保麟嘆息的樣子知道他是在為國庫發愁,本朝的政策是重農抑商,而且商人子弟三代不能科舉,但是這個基礎上對於商人也有很多體恤的措施,商稅並不重,但是在李禾看來,要想快速發展,就不能重農抑商,應該是工農商並行,才能發展國力,提高稅收。

李禾看著盛保麟發愁的樣子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說,但是想到盛保麟拿玉佩時異樣的神色,李禾咬咬牙,賭一把。

“大人,學生的剛剛的見解只適合長期發展,要是想短期內快速大量的聚攏錢財,學生有一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盛保麟此時已經被國庫的問題攪得很長時間沒有睡好了,自己雖不在京中,但是也聽到風聲朝廷決定加稅,本來百姓們的日子就艱難,再加稅恐怕就要引起民亂了。

此時不管方法有沒有用他都得聽聽,萬一出現轉機了呢。

“但說無妨。”

看到盛保麟同意自己說出想法李禾便開口說道:“大人,不如號召商人捐錢,然後朝廷下發牌匾表揚,這樣商人得了名聲,朝廷得了錢財,豈不是兩全其美之法。”

花錢買名聲?這個辦法不錯。

盛保麟提起了一點興頭:“你說的有點道理,本官會好好考慮一下。好了,不說這些了,說的頭疼。”

接下來盛保麟就跟李禾閒聊起來,問起了他家中幾口人,家中情況如何,說到最後,盛保麟就提起了李禾帶著的那枚玉佩。

“你這玉佩是從哪來的,這種材質的玉可是不常見啊。”

李禾心想終於來到正題了,自打盛保麟看到玉佩時異樣的臉色,李禾就猜到了這裡面可能有事。

李禾:“這是一位大人贈予學生的,學生幫了他一點小忙,那位大人便將此物送與我,說是我要是需要謀生就可以去京城找他。不過也真是奇怪,那位大人就只告訴了我名字,卻沒有告訴我去哪裡找他。”

盛保麟聽到李禾這麼說心裡也是有了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