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在烏蘇里江東岸(第1/4頁)
章節報錯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
這是七子之歌 ,這是讓每一個國人都能流淚的、深情的呼喚……
中華民族的文化在中原、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南方,即便是這深情的《七子之歌》都不包括內興安嶺。
中原、南方的文化人 對中原、南方的每一寸土地都心心念念,卻無視北方的萬里錦繡山河。
內興安嶺現在叫錫霍特山脈,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外興安嶺,幾個興安嶺山脈中,最美麗、最富饒的興安嶺就是內興安嶺。
內興安嶺是中華民族近代失去的所有土地中,最美麗、最富饒的一塊。
然而不要說國人,就是中華文化都幾乎忘卻了內興安嶺。
內興安嶺原本是中華民族最長的海岸山脈,北起黑龍江入海口,南到海參崴 全長1200公里。
北方最優美的森林在哪裡,就在烏蘇里江東岸的內興安嶺。
而烏蘇里江做了中華民族一千年的內河之後,在1860年,變成了界河。
1860年烏蘇里江變成界河的時候,中華民族擁有著近代數量最龐大的軍隊,這些最龐大的軍隊在拋頭顱灑熱血,熱情洋溢、陰險歹毒的廝殺,曾國藩、左宗棠、陳玉成、李秀成……他們在長江兩岸殺的是人頭滾滾,江水變色,數百萬身體強壯的男人血灑疆場,然而沒有一箇中國軍人去保衛內興安嶺。
曾國藩、左宗棠、陳玉成、李秀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在乎內興安嶺,同一個時代,有一千萬戰士死於內戰,而沒有一個死於保衛內興安嶺,這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這是一個民族的笑話。
那些藝術家可有靈魂,怎麼可以、怎麼可以把《烏蘇裡船歌》《烏蘇里江歌》……唱的那麼嘹亮,那明明就是一條屈辱而憂傷的河。
李愛民與孔輝都是原阿什哈達的軍戶百戶 ,他們兩個人各率一百戰兵在伯力登陸的。
告別了譚嗣同、告別了馬加丹開拓團,李愛民、孔輝帶領著200戰兵,大車拉著物資,這兩百戰兵是1628年秋天,北明最精銳的部隊。
伯力在烏蘇里江東岸的衝擊平原上,李愛民、孔輝來到伯力,放眼四望,到處是荒廢的村莊、荒廢的田園……
與北方別的地方完全不一樣,這裡並不是森林、這裡也不是草原,這裡是阡陌縱橫的田野。
翻開歷史,1860年俄羅斯透過《北京條約》侵佔烏蘇里江東岸,但是在1859年以前,俄羅斯人已經在伯力地區形成了28個村莊,俄羅斯人口2000多人,沙皇村、親王村、伯爵村,……為什麼俄羅斯人最早非法的在這裡定居,因為這裡耕種的土地是現成的,中華民族千年以來就在這裡披荊斬棘,開墾出無數的良田。
伯力是滿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豌豆。
伯力就是種植豌豆的村莊。
豌豆也叫青豆、也叫荷蘭豆,就是你吃揚州炒飯裡面的那個綠色豆子。
綠色豆子是豌豆可食用最佳的狀態,而豌豆成熟後是黃色的豆子,豌豆黃就是用成熟豌豆加工出來的。
豌豆是最適合寒冷地區的農作物,豌豆的開花溫度最低可以在8度,在12度左右生長旺盛,在20攝氏度以上生長緩慢,26攝氏度以上就停止生長。豌豆有65天無霜期就能成熟,如果因紐特人不能喜歡打魚,他們都可以種植豌豆。先民在伯力種植豌豆是一個多麼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