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站在御書房前,

望著被侍衛們押解而去的嬪妃們,

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這些女子,曾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或溫柔如水,或嬌豔如花,

但如今,為了皇權的穩固與國家的未來,

他不得不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

“傳朕旨意,即日起,後宮所有嬪妃,無論品級高低,一律遣散出宮,迴歸家族,不得再踏入皇宮半步。”朱祁鎮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堅定而決絕。

這一訊息如同晴天霹靂,

不僅震驚了後宮的每一個角落,

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軒然大波。

有人讚歎朱祁鎮的英明果斷,

認為此舉能夠徹底清除後宮干政的隱患;

也有人暗自擔憂,害怕此舉會激起更大的動盪,

畢竟這些嬪妃背後,都站著一個個勢力龐大的家族。

然而,朱祁鎮心意已決,

他深知,只有徹底斬斷後宮與朝政之間的糾葛,

才能還朝堂一片清明,讓國家走上正軌。

於是,他親自監督,確保每一位嬪妃都安全且體面地離開了皇宮,

同時,也秘密派遣了親信,暗中監視那些可能因嬪妃被遣散而心生不滿的家族,以防不測。

在遣散嬪妃的同時,朱祁鎮還著手進行了一系列後宮制度的改革。

他廢除了那些不合理的宮規,減輕了宮女太監們的負擔,

提高了他們的待遇,使得後宮之中多了幾分人情味,少了幾分冷漠與壓迫。

同時,他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後宮的日常管理和監督,確保後宮的秩序與安寧。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宮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沒過幾日,朱祁鎮決定在全國選妃!

朝野徹底炸鍋了!

但這份寧靜之下,卻隱藏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與活力。

朱祁鎮的改革,不僅讓後宮煥發了新的生機,

也為整個國家帶來了希望與光明。

面對群臣的集體勸阻,朱祁鎮的神情依舊沉穩,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位出列的大臣,心中既有理解也有堅持。

他深知,這些大臣們都是國家的棟樑,

他們的擔憂與勸阻皆出自對國家和皇室的忠誠與愛護。

兵部左侍郎吳寧首先發難,他聲音洪亮,言辭懇切:“陛下,如今邊關不寧,戰事頻仍,軍費開支浩大,民間亦需休養生息。此時選妃,恐將國家資源錯置,非明智之舉。”

兵部尚書于謙緊隨其後,他語氣堅定,字字鏗鏘:“陛下,臣以為,國家強盛之根本在於民富國強,軍力充沛。後宮之事,當以節儉為要,不宜鋪張浪費,以免民怨沸騰。”

陳循作為戶部尚書兼內閣首輔,更是從財政角度詳細闡述了選妃的弊端:

“陛下,國庫空虛已久,各項開支皆需精打細算。選妃大典,耗費巨大,實非當前國力所能承受。臣懇請陛下三思。”

禮部尚書胡濙則從禮儀教化的角度提出異議:

“陛下,後宮乃皇室之根本,但更應注重品德與才學。若僅以選美為務,恐有違禮儀教化之本,有損皇室威嚴。”

吏部尚書王直、工部尚書江淵、刑部尚書商輅等人也紛紛出列,各抒己見,

試圖說服朱祁鎮放棄選妃之念。他們的言辭或激昂或沉穩,但都充滿了對國家和皇室的深切關懷。

更有甚者,一位年邁的老臣情緒激動,竟欲以撞牆相逼,

以表其反對之決心。這一幕讓朝堂之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