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在成功處置了朝廷內部的權力爭鬥和腐敗問題後,還未來得及稍作喘息,新的危機又接踵而至。

國內的人口增長過快,而土地資源有限,導致了人地矛盾日益尖銳。“陛下,如今百姓眾多,可耕地卻不足,許多人無地可種,生計艱難。”負責農業的大臣向楊明奏報。

楊明深知土地是百姓的根本,若不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必將引發社會動盪。“朕要親自去各地考察,尋找解決之法。”楊明決定深入民間,瞭解真實情況。

楊明微服私訪,走過了許多鄉村和城鎮。他看到了農民們為了一小塊土地而爭得頭破血流,也看到了無地可耕的流民在街頭流浪。“這是朕的失職,讓百姓受苦了。”楊明心中充滿了愧疚。

回到京城後,楊明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朕認為可以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增加耕地面積。”楊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開墾荒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設也並非易事。“陛下,此舉所需資金巨大,且工程浩大,恐難以在短時間內見效。”有大臣提出了擔憂。

楊明沉思片刻後說道:“可以從國庫撥出專款,同時號召各地富紳捐資,共同完成這項大業。”

在楊明的推動下,開墾荒地和水利建設的工作陸續展開。但在實施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一些地方官員為了政績,虛報開墾面積,水利工程也偷工減料。

“陛下,經調查,部分地區的開墾和水利工程存在嚴重問題。”監察御史向楊明稟報。

楊明大怒:“嚴查這些官員,絕不姑息!重新評估各地的工作,務必保證質量。”

經過一番整頓,開墾荒地和水利建設工作逐漸走上正軌。但此時,商業領域又出現了混亂。一些不法商人囤積居奇,操縱物價,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陛下,如今市場物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負責商業的大臣前來彙報。

楊明當即下令:“嚴厲打擊不法商人,加強市場監管,穩定物價。”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楊明決定改革商業制度,規範市場秩序。“制定嚴格的商業法規,對違法者嚴懲不貸。同時,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正當經營。”楊明說道。

但改革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們暗中勾結,試圖阻撓改革。“陛下,有商人組織起來,反對新的商業制度。”

楊明毫不退縮:“他們越是反對,越說明改革的必要。堅決推行改革,不能讓這些人得逞。”

在楊明的強硬態度下,商業改革得以繼續推進,市場逐漸恢復了正常秩序。

然而,就在國內問題不斷解決的過程中,外交方面又傳來了不利的訊息。周邊的一個小國在他國的挑唆下,對楊明的國家邊境進行騷擾。“陛下,邊境頻繁受到小國的侵犯,我軍將士傷亡漸增。”邊境將領送來急報。

楊明深知戰爭並非上策,但也不能容忍他國的挑釁。“先派使者前往交涉,表明我們的立場。若對方不聽勸,再出兵反擊。”楊明決定先禮後兵。

使者前往小國,但對方態度強硬,拒絕停止騷擾。“陛下,小國一意孤行,看來只能動用武力了。”

楊明點齊兵馬,準備出征。“將士們,此次出征,是為了保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只許勝,不許敗!”楊明在出徵前鼓舞士氣。

戰場上,楊明的軍隊與小國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衝啊!為了國家!”將士們英勇奮戰。

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擊退了小國的軍隊。“陛下,我們勝利了!”將領們興奮地向楊明彙報。

楊明卻沒有絲毫的放鬆:“加強邊境防禦,以防敵人再次來犯。”

戰爭結束後,楊明開始思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