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邦派出使臣,封韓信為齊王。

這還不算,劉邦緩過神來之後,再一次和項羽決戰。一開始趁項羽不備,打了項羽措手不及。

沒想到,項羽一反擊,又是一瀉千里。

唐朝藩鎮問題,也是困擾了唐朝幾百年的問題,絕不是唐玄宗老年昏聵了那麼簡單。

不僅有外部軍事壓力,還有內部關隴集團和山東河北貴族鬥爭,其本質就是皇權,和士族的鬥爭。

秦始皇掃滅六國之後,理論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可皇帝也是人,他和他的家人,就算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派出去,也治理不了整個國家。

即便是有那麼多人,也不會有那麼多全面人才。而且當權者,還要防著自己人搶自己的位置。

所以,當權者,都要招攬天下英傑來治國家。

秦始皇和靠的是外戚和秦國老士族,劉邦和武帝之前的皇帝靠的是軍工集團和外戚。

中央朝廷被軍工集團把持,地方勢力則是交給劉姓宗親。

秦始皇死後,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六國舊貴族。

為了吸收六國士子,劉邦給了諸侯強大的權力,讓他們自主招募當地士子。

這固然讓天下暫時穩定,卻也諸侯王遊離於朝廷之外,和朝廷矛盾加大,最終引起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後,漢景帝收了諸侯的治權,勳貴卻不斷犯事,或貶或殺,人才不夠用了。

雖然天下的人才很多,皇帝卻沒有辦法認識,這時候就發明了察舉制度。

就是讓,有名望的推舉有才能的人,幫著皇帝治理國家。

因為才能的標準不好把握,最後就演變成了舉薦孝廉。

這個初衷是很好,可人都是有私心的,而且認知有限,推舉出來的,未必有真才實學,甚至有徇私舞弊的嫌疑。

這個制度和後來的九品宗正制度一樣,為世家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據。

一旦階級固化,就很難打破。

之後很長時間裡,都是皇權和世家,在爭奪權力。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五行七望,更是傲視皇權。清河崔家和琅琊王家更是凌駕於皇權之上。

在編寫姓氏的時候,身為皇帝妻舅的高士廉居然把崔家和王家排在關隴李氏前面,還說這是慣例。

這引起了李世民的強烈不滿,他撤掉高士廉,讓房玄齡編寫族譜強行把關隴李氏排在第一。

即便是有皇權的威壓,在民間依然推崇崔王兩家血統。唐朝中期,皇帝要把女兒嫁給崔家,崔家都不同意,說是和王家訂婚。

士族的猖獗,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階級一旦固化,普通人要上位很難成功,

這也成全了史上第一個最強落榜生黃巢,他將成為大唐盛世的掘墓人。

“黃巢,最強落榜生?就是他毀滅了我們唐朝?”

【感謝黃巢,如果不是他,我們現在還和印度一樣,分成四等人制度。】

“黃巢是個私鹽販子,不堪被官府和士紳欺壓。於是就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惜沒有中。

屢試不第的黃巢對這個世界極為失望,寫下了《不第菊花賦》之後,就離開了長安。”

【黃巢可是我大曹縣的驕傲。】

【黃巢是你們曹縣的驕傲?那是我們全華夏族的驕傲,沒有他我們現在還和三哥一樣,生活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

“黃巢只是把士族都殺了,卻沒有根除士族滋生的土壤,我們沒有成為印度的種姓制度,還是要感謝另外一個人。”

【誰?】

【我們當然該感謝朱元璋,元朝實行典型的四等人制度。沒有朱元璋,我們就是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