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英明!”那將領抱拳說道。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吧。”顧風望著窗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知道,想要恢復大周的經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他必須成功,為了大周的百姓,也為了……落夕。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顧風的努力下,文化交流逐漸出現了轉機。

秦國學者和大周學者們不再像之前那樣劍拔弩張,而是開始嘗試著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他們發現,彼此的文化雖然存在著差異,但也有很多共通之處。

秦國的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強調效率,這對於重建秩序,恢復生產有著積極的意義。

而大周的儒家思想,注重仁義禮智信,強調以人為本,這對於教化百姓,穩定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思想開明的大周學者開始改變對秦國文化的看法,他們不再將秦國文化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可以借鑑學習的文化。

他們開始主動與秦國學者交流探討,共同研究一些學術問題。

在他們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看待文化交流。

民間的反對聲音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與此同時,大周的經濟也在慢慢恢復。

在顧風的領導下,各地官員積極組織百姓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

他們將荒廢的農田重新開墾出來,種上了糧食和蔬菜。

為了鼓勵百姓耕種,顧風還下令減免了農民的賦稅,併為他們提供種子和農具。

在官府的幫助下,農民們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他們臉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商業方面,顧風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下令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條件,方便商人前來貿易。

他還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商人投資開辦工坊和店鋪。

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顧風還親自前往各地招商引資,向商人們介紹大周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

城裡,街道兩旁的店鋪一家接著一家。

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一派繁榮景象。

“報——”

一聲高亢的通報聲打破了秦國朝堂的寧靜,一個身穿盔甲計程車兵快步走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

“啟稟陛下,大周急報!”

秦落夕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鳳眸微抬,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油然而生。

“呈上來。”

士兵不敢怠慢,雙手將一份用火漆封好的竹筒高高舉起。

身旁的宮女連忙上前,接過竹筒,將其呈到秦落夕面前。

秦落夕接過竹筒,纖纖玉指輕輕一挑,便開啟了火漆,抽出裡面的信箋。

展開信箋,秦落夕的眉頭微微皺起,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大周,現在如何了?”坐在一旁的御史大夫李勤見秦落夕看完信箋,開口問道。

秦落夕將信箋遞給李勤,淡淡說道:“你自己看吧。”

李勤接過信箋,仔細閱讀起來。

信箋上的內容不多,只有短短几行字。

但李勤卻看得眉頭緊鎖,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起來。

“這幫腐儒,真是不知好歹!”李勤將信箋拍在桌子上,怒氣衝衝地說道。

“將軍好心好意地幫助他們恢復經濟,發展文化,他們卻在背後說三道四,真是豈有此理!”

原來,信箋上說的是,大周的一些文人墨客對秦國的統治感到不滿,他們認為秦國正在試圖同化大周,抹殺大周的文化。

他們暗中聯絡了一些官員,準備向秦落夕上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