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布依八音(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陽明一把抓起夏高,飛身躍起,向寨外而去。心想以自己的輕功帶個夏高對付這些普通的民眾根本不需要出手,就可以逃離了。眾人也是一驚,沒想到王陽明的身手會這麼快,王陽明提著夏高飛上寨頂正要離去。突然,“叮噹”一聲,月琴聲響起,一柄細劍快速飛刺過來,王陽明一個空中翻身避開,一名寨老拿著月琴飄落在眼前,王陽明心裡吃一驚,沒想到這寨老輕功這麼高,而且還可以以琴馭劍,自己真是看走眼了。
琴聲又拉起,只見那細劍又迴轉刺來,王陽明左手提著夏高,右手連劍帶鞘“呯、呯、呯”的擋去飛劍,但飛劍隨著月琴的節奏又不斷刺襲而來,王陽明右手飛舞,帶著夏高又被逼退回了廣場。
“先生,你果真要帶走夏大人,那可得過我們這八音劍陣才行。”陳寨老說著,只見其他幾名寨老各拿著一件樂器飄落而下,把王陽明圍了起來。
“那在下就領教各位寨老的高招了。”王陽明說著放下夏高道。
此時,月琴又響起,飛劍又襲來,王陽明長劍出鞘,“當、當”幾下就擋去了飛劍,突然葫蘆琴聲響起,又飛來一柄細劍,兩劍一緊一慢,在琴聲駕馭下以不同的劍法變化圍著王陽明攻擊,就好比兩名使劍的高手用著不同的劍法進攻一樣。王陽明長劍飛舞,抵禦著兩劍的進攻;王陽明只從學了格物劍法後,對劍道的原理和劍法的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只見兩劍都從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變化攻來,劍法極為精妙。王陽明雖然劍法精妙,但也不敢大意,畢竟無意去傷害對方,長劍使出抵擋,只守不攻;片刻間,雙方已經過了幾十招。
三人正在酣戰間,突然,八音齊鳴,整個山寨琴、鼓、簫聲轟然而起。其他幾六名寨老使著各自的樂器飛身而來,隨即而行的是六柄細劍飛刺向王陽明,加上原來的兩柄細劍,總共八柄飛劍在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劍法在不同的樂器用不同的聲樂內功駕馭下圍著王陽明攻殺;王陽明大驚;剛剛兩柄細劍進攻,雖然劍法精妙,畢竟自己學了格物劍法能夠對其中的劍招一一化解。此時,八柄劍,相當於八名劍術高手用著不同的劍法對自己圍攻,王陽明心裡一時緊張起來,使出格物劍法的精妙劍招與之對攻,雙方殺的難解難分。
王陽明的格物劍法透過席書的傳授後,近期每夜都會到山頂加緊練習與領悟,已無任何破綻,加之自己對劍意的理解,威力大增。但面對這八柄用樂器驅動的精妙劍法,居然佔不到任何上風,八柄劍宛如編織了一個劍網,牢牢的把王陽明罩在裡面,王陽明心裡甚是驚訝,沒想到這世上還要如此奇妙的劍陣,自己要不是學了格物劍法,早已敗下陣來。
原來此劍陣是布依族的不傳之秘訣--“布依八音”,也叫布依八音劍陣;此八音分別用牛骨胡(牛角胡)、葫蘆琴(葫蘆胡)、月琴、刺鼓(竹鼓)、簫筒、釵、包包鑼、小馬鑼八種樂器同奏,原本此八樂器只是布依族的祖先們在族群的節日和喜慶的時候奏樂烘托氛圍用的;純粹就是音樂和舞蹈,並任何武功夾雜。據說在五代時期,中原各個政權交替有很多亡國遺民流落到西南山區,也侵佔了布依族的生存空間,不少布依族的子民被屠殺。很多布依族人只能遷居更高、更深的山上;此時,一位雲遊老者出現,他根據布依族使用的樂器,挑了八個布依族人給予每種樂器傳授了一套劍法,每種劍法自成一派,而各種劍法之間又可相互攻守互濟,在共同禦敵時,八柄劍可以發揮出千軍萬馬的威力。老者告誡族人,此武功只能用於防衛禦敵,不可用來侵略和殺伐。自那以後,此劍陣從未遇到過敵手;布依族人再也沒有受人欺負過;慢慢的又回到了自己的世居地。布依族的長輩們定下了規矩,此武功只能由最德高望重的布依寨老口口相傳,不是族群遇到危險和威脅時,不得使用此劍法。八位寨老練就此陣後也很少出手,絕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