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並未在江湖遊歷,對江湖人物鮮有知曉。雖然對龍智大師並不瞭解,但對那爛陀寺還是在文獻上有見過的。據說那爛陀寺是天竺最大的佛教聖地,有一萬多僧人,常年有成千上萬的虔誠佛教徒不辭辛勞從各國來到此地取經、學佛。相傳唐朝的玄奘法師就是在此地拜戒賢法師為師,學習多年才悟得佛學精要。

王陽明心想此人既是天竺那爛陀寺來的,定然也是得道高僧,抱拳道:“大師既為那爛陀寺高僧,為何要為難在下,攔住去路。”龍智大師道:“老衲並未為難施主,只是受人之託,救人一命而已,施主若能就此放棄追殺,老衲便即刻離去。”王陽明道:“大師可知思再發是何人?犯了何罪?”龍智大師道:“老衲不知,老衲只知他已經受傷,施主殺了他的衛兵,還要對他趕盡殺絕。”王陽明道:“思再發私採金礦,殘殺苗民,霍亂大明,我只是想抓他去朝廷依法處置罷了。”龍智道:“我佛慈悲,感召萬物,再惡的人都能被佛法感化,施主何不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王陽明道:“此次香爐山叛亂,死了近萬人,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那如何對得起死在他手上的那些冤魂?況且他身上還有很多秘密,關係到以後緬甸與大明兩國的安定。”龍智道:“阿彌陀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未來自有天定。”王陽明道:“承蒙大師傳授佛法,只是在下從小學儒,立志成聖,以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龍智道:“阿彌陀佛,萬法皆通,唯心如是,施主只要過得了老衲的袈裟,老衲便不再阻攔。”王陽明心想這思再發是唯一知道國師與黑衣蒙面人交易內容的人,此時還不能放他走。雖然這龍智大師武功深不可測,但也得搏一搏;於是抱拳道:“那晚輩就得罪了。”說著王陽明長劍一揮,使出格物劍法,滿天無數得劍影攻向對方,龍智見狀雙手一開,袈裟飛舞而起,只見袈裟宛如靈蛇時堅時柔,此起彼伏,所到之處附有一股強大得氣牆,王陽明的劍氣未碰到袈裟,“哧哧”幾聲便被消於無形。袈裟掃過之處,如同烈風掠過,草木皆折。王陽明大驚,心想這龍智大師的武功真是高深莫測,這袈裟飛舞掠過的氣牆竟能將自己的劍氣消去,自己的劍連袈裟都碰不到。於是,將佛門綿勁運於劍中,快速出劍。長劍攜帶劍芒和劍氣宛如一座劍山推向龍智,綿勁劍氣與袈裟氣牆碰觸後相互消融,王陽明的長劍刺入氣牆,只聽“當、當、當”,是劍鋒刺到袈裟的聲音。龍智將真氣輸入袈裟中,整個袈裟在飛舞中如同銅牆鐵壁一樣,劍鋒宛如擊在堅硬的鋼牆上,震得王陽明虎口發麻,龍智大師不停的嘆道:“好劍法,好劍法。”王陽明心裡大急,不斷的變換劍法招式,展開輕功,飛躍空中從不同的方位攻出,龍智都能揮舞著袈裟輕鬆擋去。不知不覺兩人鬥了半個時辰,周圍的花草樹木均已被掠過的劍氣斬斷,但始終無法攻進龍智大師的袈裟氣牆。王陽明心想這龍智大師年齡看起來七十有餘了,佛門內功非常深厚,自己如果靠單種內功與之對抗,肯定無法戰勝。這半個時辰下來,自己也就靠精妙的劍法才與他勉強抗衡。而且看這龍智只是用了袈裟,還未展示其他功夫,一旦時間久了,自己難免會出現破綻。於是運起真氣,將佛門的綿勁和道家真氣交織在一起,匯聚於劍中,長劍飛舞,化作無數劍影向雨點般的飛擊而去,龍智飛舞袈裟如同一座大山推壓而來,只聽“叮、叮、叮”劍鋒擊中袈裟閃出無數火星,王陽明凝聚全身的真氣將佛門綿勁融入兩儀真氣,聚焦於劍鋒,全力刺出,只聽“哧”的一聲,劍鋒刺入袈裟。龍智大驚用力一收,袈裟捲起形如一根木棍,“當”一聲袈裟捲起的棍子與長劍相交,王陽明手中長劍被震落在地。隨即龍智揮掌化作無數的掌影飛擊而來。王陽明大急,一個快速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