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考試,上補習的孩子達到頂峰,有些平時成績差的,放學之後幾乎天天都來上補習班。

孟海生印的卷子從剛開始一次400份變成了1000份,後來有1500份。

期末考試之前最後一週,他足足印了2600份卷子。

看著那一捆又一捆的卷子從車上卸下來,孟海生都驚呆了。

當個學生可真不易啊。

期末考試之前有多瘋狂,期末考試之後就有多閒。

幾乎是一夜之間,所有孩子都放假了。

孟海生正好趁著這個時間,把補習老師叫到一起商量一下出習題集的事。

這個是孟海生自費出的,他自然是比較上心的。

經常白天老師寫好了,他晚上熬夜照著課本看,生怕有錯漏的地方。

至於他參加鎮高中期末考試成績如何,他都沒時間去看。

“海生,你太厲害了”

劉江急匆匆推開補習班的辦公室大門。

孟海生聽到劉江的聲音,只以為劉江是來給他送成績單。

卻沒想到一抬頭看過去。

劉江身後跟著一群人呼啦啦的進辦公室。

“劉主任你這是?”

“海生,你給你們村裡捐書的事現在全鎮,全縣都知道了,這幾位是縣報社和市報社的,他們想找你做個採訪。”

孟海生一頭霧水的看向眾人,完全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此事說起來很是巧合。

上山村那邊有個下鄉女知青,當初嫁給上山村一個男人還生了一對兒女,但後來有回城的機會,她就離婚回城了。

前段時間她特意回來,告訴男人,讓男人在等她一段時間,等她再找找市裡的關係,看能不能把男人和兩個孩子一起接城裡去。

那下鄉知青回來看孩子時,正好看到自己家兩個孩子,拿著孟海生給的習題集和卷子在寫。

她一打聽是孟海生免費捐給孩子們的,很是感動。

她在上山村生活了五年,對村小學很是瞭解。

在感動之餘,女知青回城後,在靜安市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訴說心中的喜悅與惆悵,在文章中還特意提到孟海生給村裡孩子捐書本的事。

報紙一經發行,引起不小的輿論。

當年下鄉知青回城時,留下很多孩子在村裡。

那些回城的知青也是肉長的心肝。

他們當初選擇放棄孩子,返回城市,心裡也是掛念在村裡的孩子。

現在看到有人主動捐學習用品,給村裡的孩子,心情還是非常沉重的。

甚至有人聯絡婦聯,希望搞一個捐助活動。

他們雖都是普通工人,但也可以為貧困地區的孩子盡一份力。

事情鬧的很大,這才有了縣,市裡報社人來找孟海生。

這麼一個宣傳自己的好機會,孟海生自然是不會放過。

作為老油條的孟海生,官話那是一套一套的,都不用人家記者給他潤色,直接把他的話刊登到報紙上都行。

不過總結一下,就三個點。

第一,他做補習班,小託班,是為方便雙職工,大家忙於工作,忙於建設祖國,沒有那麼多時間教育孩子,他願意幫一把。

第二,他給村小學捐助物資,他並沒多想,只是單純的希望村裡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一點的學習環境。

第三,他雖然是農民,但積極在搞創業,現在正在養肉兔和長毛兔,爭取明年建大養兔場,不再是家庭方式養兔。

“記者同志,還有一件事,孟海生同志積極學習,現在是我們木平鎮高中的一名高三學生,剛結束的期末考試中,孟海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