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淵城的科研基地中,巨大的圓形會議室內氣氛熱烈非凡。一張佔據大半空間的長桌旁,各國頂尖科研專家齊聚一堂,圍繞著無人飛船的籌備事宜展開激烈討論。騰和英坐在長桌首位,目光專注地審視著面前的設計圖紙與資料包告。

“今天我們必須敲定無人飛船的核心設計方案,大家暢所欲言。首先是外形設計,這關乎飛船在複雜星際環境中的飛行阻力與穩定性。”騰目光掃視眾人,沉穩開口。

露西博士率先發言,手中拿著設計草圖:“我提議採用流線型的碟狀設計。這種外形在模擬實驗中,能有效減少星際塵埃與輻射粒子的撞擊影響,同時對飛船的動力推進效率也有提升。”

山本博士推了推眼鏡,補充道:“從材料應力角度看,碟狀設計能均勻分散外部衝擊力,對我們選用的新型材料發揮效能更有利。不過,在碟狀邊緣的銜接部分,需要特殊處理,以保證整體結構強度。”

英微微點頭,提出疑問:“那在應對突發的小型隕石撞擊時,這種外形的防護能力如何?”

露西博士早有準備,展示著模擬資料:“我們透過大量模擬計算,在碟狀外殼上設計了多層緩衝結構。當遭遇小型隕石撞擊時,外層結構能先進行能量分散,內部的緩衝層進一步吸收衝擊力,確保核心裝置不受損。”

話題轉向動力系統,艾米麗博士站起身,指著螢幕上的動力原理圖:“考慮到銀河系內漫長的航行距離,我們計劃採用核聚變與離子推進相結合的動力系統。核聚變提供強大的初始推力,讓飛船快速達到巡航速度,離子推進則負責維持長時間的穩定航行。”

伊萬博士緊接著補充:“我們在超導磁體技術上有了新突破,能更高效地約束核聚變反應,減少能量損耗。這將大幅提升動力系統的效能。”

“聽起來很完美,但在實際應用中,兩種動力切換時的穩定性如何保障?”騰表情嚴肅,目光中帶著審視。

艾米麗博士回答:“我們設計了一套智慧控制系統,能根據飛船的飛行狀態和能量需求,精準控制兩種動力的切換。同時,在切換過程中,會有過渡緩衝機制,確保動力輸出平穩。”

“燃料儲備方面呢?畢竟這是深入銀河系內部的長途航行。”德國的能源專家漢斯問道。

伊萬博士回應:“我們採用了高密度的核聚變燃料儲存技術,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儲存更多燃料。而且,離子推進的燃料消耗極低,只需少量儲備就能滿足長期需求。”

接著討論探測裝置,陳博士拿著一份清單,詳細介紹:“我們為無人飛船配備了最先進的量子雷達、引力波探測器和光譜分析儀。量子雷達能實現超遠距離的精確探測,引力波探測器可以捕捉到星系級別的天體活動,光譜分析儀則能分析星際物質的成分。”

“那這些裝置的資訊處理能力如何?畢竟會接收到海量資料。”英關切地問。

陳博士自信滿滿:“我們搭載了最新的量子晶片超級計算機,它能在瞬間處理大量資料,並透過量子加密通訊技術,將關鍵資訊實時傳輸回地球。”

在無人飛船材料選擇上,山本博士再次起身:“基於銀河系內複雜環境,我們研發的新型材料,具備高強度、耐高溫、抗輻射等特性。它的分子結構經過特殊設計,能在極端環境下保持穩定。”

“能具體說說這種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嗎?”美國的航天專家羅伯特問道。

山本博士展示著實驗資料:“在高溫環境中,材料表面會形成一層緻密的抗氧化膜,阻止進一步的熱損傷;面對強輻射,材料內部的特殊結構能有效散射和吸收輻射粒子。在模擬的隕石撞擊實驗中,材料的高強度特性使得飛船外殼能承受巨大沖擊力而不破裂。”

“那在材料的加工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