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建國2(第1/2頁)
章節報錯
儘管國號的制定暫停,但卻也讓許多人開始認真思考國家的底層思想到底該如何構建,就好似封建王朝幾千年來的忠君愛國,天下是一家之天下,君臣之辯等等。
從張文傑倡導的各種思想學說,許多儒家的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知識去適應,畢竟官還是要做的。
在這個過程中,荀子的思想就異常凸顯:唯物主義,人定勝天,天道自然不以人變,禮法並施,性惡論等一系列思想,轉向這個方向,許多學者才突然發現其實先賢也已經探索過一條路,只是不被重視,當把這一系列思想重新閱讀,才發現這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得益於復興會在各地的教學以及改天換地的變化,為唯物主義,天行無常但人定勝天,探索客觀世界,才能掌控自然。
思想的轉變提現在各地報刊以及復興報的思辨一欄,這是給天下學者發表自己看法的地方,已經開始被廣泛接受。
張文傑在看的就是一篇以目前的科學教育和古代至今的地磁學說相結合的一篇理論,作者是科學院的鄭復光。
作為一個十分擅長於對客觀世界物質規律進行總結的學者,鄭復光在文章中寫道:自古以來就有摩擦可使玳瑁、琥珀等物體吸引微小物體,和磁鐵類似,而又有各種衣物摩擦也會有電,那麼是不是在摩擦玳瑁琥珀時產生電了,而電又產生了磁場,那麼電磁之間是否有著某些聯絡?
這是他在文章最後的一個思考,也是他在接觸到西方最新的科學理論後,結合自身所學形成了一個思考。
這個思考就在全國形成了風浪,電磁相關,那就代表人類是不是可以掌控雷電,那可得多多想想。
就有無數人開始思考電與磁之間的關係,甚至磁鐵的價格都高了一倍。
民間的大思考在繼續,每個接觸過科學知識或者足夠聰慧的人都在做實驗。
…
而關於國家國旗的評選也到了最終的拍板,三十三個被確定的國旗放在復興大會堂中,然後兩百多位各界人士代表出來投票。
由於是從民間選出來的,並且沒有太多可以去串聯的地方,兩百多人便在大堂中說出自己對一些見解。
最終一個簡單的鐮刀斧頭的交叉代表著華夏大地千百年來的廣大百姓,國旗便是象徵,象徵著華夏的主體。
至於底色,紅底黑邊,紅底象徵著華夏主體民族稱號的確立是在漢朝,黑邊則是代表著華夏自古以來第一個一統天下,並且廢除奴隸制,儘管仍舊存在著賤民等制度,但卻已經在制度上對底層百姓身份進行認可。
簡單的國旗就象徵著這個華夏民族的來源和根本。
至於國徽的選擇,在國旗主要特徵的基礎上增加左右兩個麥穗,依舊是紅底鑲黑邊,不過加入了一個特殊的元素,星星,有人建議,以張文傑開創的復興會不就是廣大窮苦百姓前面那一顆引路的星星,讓他們可以走上正途。
國徽的最下面本來準備放些什麼,很多人建議增加一個可以代表現在這個國家的因素,張文傑就說,加上華夏二字,以金線繡成,便是最簡單也是最明顯的象徵。
一國之曲卻有些難選,戲劇對唱的人要求太高,過去的一些名曲又不太適合,便又被擱置下來,最後一個建國所要求的一些事項竟只完成一半,只是這升旗時曲子的選擇便成為一個難事。
確定好國旗國徽,各地便開始加緊繡制,準備開國大典就被提上日程。
國都的選擇早已經確定,就在開封,定為國家首都,確定河南為中原省,為國都的可以說是直隸。
這裡人口稠密,又是國家中心,可以很好的控制南方,地處黃河沿岸,可以更好的利用國家力量對黃河進行整治,讓這條孕育華夏的母親河迴歸到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