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鹿園的書房裡,李修然正與孫承宗詳細討論覲見的策略。

"陛下性情剛烈,又多疑,"孫承宗說道,"這些年來,想要推行新政的大臣,大多鎩羽而歸。"

李修然抿了口茶:"但這次不同。我們有足夠的準備,而且"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桌上的密摺,"我們掌握了一些特殊的資訊。"

"說說你的計劃,"孫承宗道。

"分三步走,"李修然站起身,走到輿圖前,"第一步,要讓陛下認識到目前朝廷的真實處境。"

卡洛琳娜從暗處走出:"我已經整理好了各地的詳細報告,包括軍需、民生、吏治等各個方面。"

"第二步,"李修然繼續道,"要讓陛下看到希望。不能只談問題,還要給出解決方案。"

他開啟一個檀木盒子,取出幾份文書:"這是我們這些年在江南試行的新政成果。光是今年,賦稅就增加了三成,而民怨反而減少。"

孫承宗拿起文書仔細檢視,不禁點頭:"確實有說服力。"

"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李修然壓低聲音,"我們要讓陛下明白,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

"這會不會太冒險?"孫承宗擔憂道。

"不,"李修然神色堅定,"陛下雖然性情剛烈,但明辨是非。只要證據確鑿,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五更時分,紫禁城外燈火零星。天還未亮,御道兩旁已經站滿了前來早朝的官員。寒風中,官袍獵獵作響。

李修然站在隊伍中,心中默默梳理著今天要說的每一句話。這是他精心準備了三年的機會,容不得半點閃失。

"大人,"方謙在他耳邊輕聲道,"剛收到訊息,禮部那邊已經按計劃行事了。"

李修然微不可察地點點頭。這是他佈局的第一步:讓禮部尚書倪元璐上奏邊境告急,為他後面的話做鋪墊。

"陛下駕到!"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喏聲,文華殿內群臣肅立。崇禎帝神色倦怠,顯然又是一夜未眠。

李修然站在班列中,仔細觀察著天子的神情。他知道,崇禎近來為邊事憂心,這正是他要把握的時機。

果然,倪元璐的奏報讓崇禎的神色更加凝重。

"諸位愛卿,"崇禎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可有應對之策?"

李修然等待著,看著幾位大臣你推我讓。正當崇禎面露不悅時,他才不緊不慢地出列。

"陛下,"他躬身道,"臣有本奏上。"

崇禎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自從李修然揭發了曹化淳和範景文的案子,天子對他明顯另眼相看。

"講。"崇禎簡短地說。

"陛下,"李修然抬頭,目光炯炯,"臣以為,邊事只是表象,根子在內。"

此言一出,滿朝譁然。幾位老臣面露不悅,但李修然不為所動。

"怎麼說?"崇禎來了興趣。

"請陛下容臣細說,"李修然從袖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奏章,"臣想先從江南說起。"

李修然的聲音沉穩有力:"去年夏天,江南發生了一件小事"

他講述了一個看似普通的稅收案例:一個縣令如何透過改革徵稅方式,既增加了收入,又減少了民怨。

"這只是一個縣的變化,"李修然話鋒一轉,"如果推廣到全國"

他細緻入微地分析著目前的困境:稅收不足、軍餉空虛、吏治腐敗,層層剖析,直指問題核心。

正當滿朝官員以為這又是一個訴苦的奏章時,李修然話鋒突轉。

"但是陛下,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他取出第二份奏章,"這是臣在江南試行新政的具體成效。"

詳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