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往常地,李志進入了夢鄉,又開始經歷李治的一切。

秋七月癸未,天空彷彿被撕裂了一道大口子,大雨如注,連綿不絕。整個洛陽城都被籠罩在一片雨幕之中,谷水像是一條被激怒的狂龍,洶湧奔騰,水位急劇上升,最終溢入了洛陽宮。那渾濁的洪水如同一頭巨獸,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洛陽宮的左掖門被深深地淹沒,高達四尺的積水無情地衝擊著宮門,發出令人膽寒的轟鳴聲。宮內的十九所宮寺也未能倖免,在洪水的肆虐下紛紛倒塌,殘垣斷壁隨處可見;而洛水也如同失去了控制的野馬,奔騰氾濫,沿岸的六百家百姓瞬間被捲入洪流之中,哭喊聲、求救聲交織在一起,整個洛陽城陷入了巨大的災難與恐慌之中。

皇宮之中,氣氛凝重得如同這陰霾的天氣。唐太宗李世民面色陰沉,坐在大殿之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他深知這場災難對於國家和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心中猶如壓了一塊巨石。

李承乾身為太子,此時站在一旁,心中忐忑不安。他看著父皇的臉色,心裡暗自思忖:“如此大災,父皇必定極為惱怒,我身為太子,卻未能提前有所作為,這可如何是好?唉,這李泰平日裡就老是琢磨著怎麼出風頭,現在這種時候,怕是又在絞盡腦汁想些點子,好到父皇跟前顯擺,順便打壓我這個太子。我得先表明態度,不能讓他搶了先。”他偷偷地瞥了一眼李泰,只見李泰一臉沉思之色,似乎在謀劃著什麼。李承乾心中不禁有些惱怒:“這個李泰,平日裡就總是想著出風頭,此時怕是又在打什麼鬼主意,想要在父皇面前表現,藉機打壓我。”

李世民緩緩開口道:“這洛陽之災,實乃上天對朕之警示。朕已下詔,命百官上封事,皆要極言朝政得失。諸位皇子,你們也當有所思考,莫要只知享樂,罔顧民生。”

李承乾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先救援受災百姓,安撫民心。您想啊,百姓們現在流離失所,飢寒交迫,若不先解決他們的溫飽與住所問題,恐怕會生大亂。可從附近州縣調集糧食、衣物與藥材,儘快運往洛陽。這就好比打仗時先給士兵們充足的糧草軍備,才能穩定軍心,這救災也是同理。”

李世民微微點頭,看向李泰:“青雀,你可有何見解?”

李泰恭敬地行了一禮,不慌不忙地說道:“父皇,兒臣覺得太子所言甚是。但兒臣還想到,洪水過後,疫病恐將橫行。這就如同戰後的殘垣斷壁容易滋生賊寇一般,疫病若是爆發,那可就是雪上加霜。應派遣宮中御醫並召集各地名醫,一同前往洛陽,預防疫病爆發。再者,對於洛陽城的重建,需有長遠規劃,不僅要修復宮室,更要加固城防與水利設施,以防此類災禍再次發生。就如同給一個受傷的人不僅要治好傷口,還要讓他強身健體,以後不再輕易生病。”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青雀此議不錯,心思頗為縝密。”

李承乾心中暗暗叫苦,覺得自己在父皇面前又落了下風,心中對李泰的怨恨又多了幾分。“哼,這李泰,就會說些漂亮話,好像就他聰明似的。”

李治站在一旁,年紀尚小,看著兩位兄長在父皇面前侃侃而談,心中滿是敬佩與羨慕。他心想:“大哥是太子,二哥又如此聰慧,我定要努力學習,日後也能像他們一樣為父皇分憂。我現在就像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得好好跟著他們學,總有一天我也能展翅高飛。”

朝堂之上,大臣們紛紛響應詔書,各抒己見。魏徵站了出來,手持笏板,表情嚴肅而莊重。他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陛下,臣認為,君主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難嗎?大概是在深切憂慮的時候,必定竭盡誠心地對待臣民;在已經實現志向之後,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而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