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貞觀律》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十月甲申(初二),長安城中秋風瑟瑟,金黃的落葉如同一隻只蝴蝶,在大街小巷間翩翩起舞,而後輕輕飄落於地,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幾分蕭瑟與寧靜。皇宮之內,氣氛卻略顯凝重,因為今日開始制定新的《貞觀律》,這關係到大唐未來的長治久安,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御書房的龍椅之上,面前擺放著諸多古籍法典,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心中明白這是一項艱鉅卻又意義非凡的任務。在他的兩側,站著幾位朝中德高望重、精通律法的大臣,他們神情嚴肅,等待著李世民的指示。
李承乾作為太子,深知此次律法制定的重要性,他早早地便來到了御書房外候著。待李世民宣他入內,他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父皇,兒臣聽聞今日要開始制定新的《貞觀律》,此乃國之大事。兒臣以為,律法應秉持公正,既要約束百姓的不當行為,亦不可讓權貴肆意妄為。就如同那高懸於天際的烈日,不分貴賤,皆能普照。兒臣曾聽聞民間有惡少仗著家族權勢,橫行鄉里,搶奪百姓財物,律法若不嚴加管束,那普通百姓豈不是要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大唐的朗朗乾坤,可不能被這些烏雲遮蔽。”李承乾心中雖有自己的想法,但說話時還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見解得不到父皇的認可,影響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畢竟這是在眾多能臣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鞏固太子之位的關鍵時刻。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太子所言,有幾分道理。律法的確是國家之重器,需謹慎權衡各方利弊。這律法若是一把劍,那必須得鋒利且公正,不能傷了無辜,也不能放過惡徒。”
李泰隨後也匆匆趕來,進殿後大禮參拜:“父皇,兒臣覺得這新律的制定,可在借鑑舊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如今大唐日益昌盛,許多舊有的律法條文已不適應當下的國情。比如商業繁榮,對於商事律法便需更加細緻嚴謹,就像給奔騰的商流修築堅固的堤岸,方能使其有序流淌,促進大唐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兒臣在市井之中,常聽聞商人因契約不明而產生糾紛,若律法能明確各類商業契約細則,就如同給商人的交易之路點亮明燈,可減少許多紛爭。兒臣願為此次律法制定貢獻心力,蒐集各方資料,以供父皇和諸位大臣參考。”李泰言辭懇切,眼神中閃爍著聰慧與急切,他渴望在這件大事上嶄露頭角,為自己日後登上皇位增添重重的砝碼。
李世民眼中露出一絲讚許:“青雀用心良苦,此想法不錯。這商事律法就像那新開闢的航道,得好好規劃,才能讓大唐的商船順利航行。”
李治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父兄們的討論,他年紀尚小,對於律法之事只是一知半解,但他專注地聆聽著每一句話,心中暗自思索:“大哥和二哥都如此有見解,我定要努力學習,不可落後。我現在就像一隻跟在大雁後面的小雛鳥,要努力學會飛翔,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他清澈的眼眸中帶著一絲堅定與憧憬,彷彿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在未來成為像父皇和兄長們一樣睿智的君主。
李世民轉頭對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朕欲制定新的《貞觀律》,旨在完善我大唐法律體系,加強國家治理與穩定。眾愛卿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刑罰之設,當以教育為主,懲戒為輔。不可過重,以免民怨沸騰;亦不可過輕,致使律法威嚴掃地。就如同駕馭駿馬,需鬆緊有度。老臣曾見一少年因飢餓偷了幾個饅頭,便被重罰,結果那少年心生怨恨,日後竟成了盜匪。若當初能以教導為先,或許他便能改過自新,成為良民。”
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愛卿所言甚是。律法應是引導百姓向善,而非一味地鎮壓。這律法就像一位嚴師,要懂得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打罵。”
在眾人討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