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父親只顧得刷碗,媽媽拉著我上樓說要和我談談。

褪去衣物,我又躺在了媽媽身邊。她側身看我,問了好多好多這些年我的事情,我不記得回答了多少,便和媽媽一起睡著了。不過我記得的是,在我睡著之前已經很晚很晚,爸爸卻仍上來與我們同眠。

睡夢中,總是不安,反覆思索今日媽媽的話,我理解起來很是艱難,但也清楚她想在我的前展示出一個家主母親的風範。而對待父親很嚴格、很苛刻,或許是因為他倆多年前的那場離散是因為父親的失誤導致的。現今迫於人到中年來自家庭和生活的壓力,倆人又回到了這個起點。母親作為無過錯方,心生埋怨也理所當然,畢竟都是顧家和愛我的表現。只要他們還在就好了,這無非是感情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只是這種方式讓人感到窒息,同樣也不是一種好習慣。

醒來之後,我連忙下樓,看到媽媽在準備早餐,卻沒看到爸爸。我向媽媽詢問得知,他去拉最後一批家用了,語氣裡仍不乏埋怨。

我呆呆的坐在門口,與父母同住生活的孩子本應開心快樂,我卻不以為然,甚至有股衝動,想立刻回外婆家去尋我的小夥伴。

簡單的一頓早飯,父親沒等吃完便開始規整物品,開始了他今日的埋頭苦幹。而母親則領著我出門說要去街上轉轉,買些新衣服回去讓外婆看看。

所謂的街,其實就是鎮上的一條窄窄小道,再加上它另一頭通向的一片空地。因其承載著這裡唯一的購物渠道,也便成了我們當地最大的集市。

而這集市也有著逢集、背集之分,一替一天,往復輪換。逢集時熱鬧非凡,店面、小攤可把所有地方佔滿,倘若親人朋友一同在此,走路已經很艱難,稍有不慎便會走散。背集時則悽悽慘慘,不見小攤小販,零星幾個開著的商鋪經常也會一天賣不出一分錢。

今日便是冷清的背集,路上鮮少見到往來的人影和開著的店面,可以看到這條街解在沒有處在人間煙火裡原本的樣子,我甚是喜歡。以前我從未在背集的日子來過這裡,因為如果沒有要買東西的打算,外公外婆那個年紀也不會折騰一番跑來這裡,而只有逢集才是買東西的首選。

媽媽帶我隨意走進了一間小店,只問我那些掛在高處的衣服喜不喜歡,對店裡老闆的推薦沒有絲毫反應。我不斷挑選,那些年一年只能有一件新衣服的孩子,看到這些沒見過的花花綠綠的衣物其實都很喜歡。

試了又試,換了又換,最後我抱著一件曾經我的堂哥有過的藍色短袖緊緊不撒手,上邊印著有超級高的大樓的圖案。為什麼選這件,因為這是伯伯當年給哥哥單獨買的,而哥哥一直在穿沒有送我,我想了很久很久,所以我特別喜歡。

媽媽卻不太滿意,她認為價格不合適,在這個價錢甚至可以買一件外套了,可以留著我天冷的時候穿。最後老闆看我哭聲太響,少要了點錢,才滿足我這個心願。出門前媽媽又按照外公外婆尺寸拿兩套套夏季的汗衫,看得出她非常不滿地拉著我走出了店。

沒有再繼續轉,我們直接回了家,媽媽進門便向哼哧哼哧幹活的父親開始了新一天的首次埋怨:“你知道他有多不聽話嗎?到人家店選這麼一件衣服,喏,你看。又貴質量又差,花這錢買個大一點的外套多好,春秋都能穿,而且還能多穿幾年。氣死人了,不讓買還在那又哭又鬧,你沒事幹多管管他,別什麼總讓我幹!”

我的父親沒有抬頭,仍在忙活自己手中的事: “好了,買了就買了嘛,主要孩子也喜歡就行了。這樓下今天就能收拾好,再要不了幾天咱也可以開業掙錢了,多給孩子花點不外乎什麼,我們再掙就行了。”

應是這幾句話讓母親感到了難堪,瞬間炸如雷起:“好好好,都是我不好,以後我不管了,全交給你管吧。你有理,什麼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