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萬事難逃真香(第1/2頁)
章節報錯
商稅?
聽到這,老朱的臉上罕見的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神色。
“先生,你說的話咱一向是認同的,唯有這商稅,卻有些別的看法。
《韓非子》有言: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可亡也。
這些人一貫善於投機取巧,阿諛奉承,從來不腳踏實地。
雖然能賺些金銀之物,但不事生產,若人人都學他們一般市儈,沒人去栽田種地,就算賺到了錢,百姓們也都要餓死了!”
朱元璋的話中,處處都透露著對商業的看不起,但從上位者的角度來考慮,卻沒有什麼問題。
在當時那個時代的侷限性下,糧食才是第一生產力。
看一個國家實力強大與否,除了人口的多寡,便是糧食產量的多少。
哪怕是被譽為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在紅薯的基礎上,沒有百姓餓死,才被稱作的盛世。
對於國民而言,只要皇帝能讓大家都吃飽飯,沒人餓肚子,這就是一個聖主明君。
商業雖好,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
要是沒了農民勞作生產糧食,黃白之物再多,也不能當飯吃啊。
所以在他們所處的古代,按階級劃分,士農工商,永遠都是商人排在最末。
頓了頓,朱元璋笑道:“要我說啊,先生您不如給咱講講那個張居正的什麼一條鞭法啊,或是攤丁入畝啊的這些,反而比這個商稅好得多。”
眾人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
哪怕如朱標、朱高熾這樣的人,也無不認同。
在他們看來,多提升一些田賦才是正道,只要能有效杜絕那些土地兼併問題、有爵位功名就漏稅免稅問題,國家自然而然就富強起來了。
至於所謂的商業?
下賤玩意罷了。
“哦?你們真的是這麼想的?”
“是啊先生,商稅有什麼好講的,還是說說士紳一體納糧這樣的措施有用!”朱棣也是在一旁附和道。
只有趴在沙發上的朱瞻基,本能的覺得有些不對勁。
“好吧,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
本來我還想和你們聊一聊,兩宋時期幾乎每年的稅收都在一億兩白銀以上,巔峰時期達到一億六千萬兩白銀的事呢。”
薑餅故作遺憾的道。
什麼?!!
每年一億兩白銀的稅收?
巔峰時期甚至有一億六千兩白銀?
我滴個乖乖誒。
老朱瞪大了眼睛。
他洪武十五年一年的收入也就兩千多萬兩啊!
就宋朝那華夏版圖都不全的玩意,一年堪比大明五年的收入?確認沒有搞錯吧?
朱棣更是瞬間直起了身子。
滿腦子都只剩下一億兩。
這錢要是拿給他,永樂大典還不被修成古今第一奇書?
漠北那群鱉孫還不被他打出屎來?
雖然永樂一朝的稅收比起洪武來說要多不少,但哪怕是最巔峰的時候,也只有七千萬兩白銀啊。
他大明可是大一統的王朝,兩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拿回來,這貨憑什麼啊!
一時間,在薑餅說完之後,空氣中的氣息變得微妙了起來。
“咳咳!
那個,話又說回來,咱作為皇帝,多瞭解一些也是好的。”朱元璋心虛的開口,不敢去看似笑非笑的薑餅,拍了下朱標的肩膀。
“標兒,你說是吧?”
“嗯?啊,啊!對對對,爹說的有道理,其實我對這商稅還是很感興趣的,不如姜先生您再講講?”
雖然有些不忿被老爹拉出來頂缸。
但說實在的,聽到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