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安排完影一的任務之後,又匆匆趕回了議事廳內。

不是他不想在議事廳佈置影一的任務,影部人員,身份都是不公開的,除了柳雲和他身邊的貼身親兵外,沒有人知道影一的身份以及樣貌。

議事廳內還在討論著每日百姓分配得份額以及安排出售物票的亭子,人員,以及守衛的警部人員。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肯定需要不少人手,現在定遠城境內百姓共有近四萬人,還不算上柳雲帶回的那些饑民。

按照柳雲手下有萬戶人來算,百戶設一亭,就需要設定一百亭,再加上守備人員,一亭至少需要三至五人。

這樣就需要四五百人,而且還需要安排負責押送清點售賣白銀的人手。

拉貨的騾馬貨車倒是不缺,定遠城內牲口頗多,足夠平日拉貨之需。

不過這樣一來,至少安排近千人手來處理這個事情,行政壓力將大大增加。

“大人。”

眾人見柳雲回到廳內坐下,紛紛起身行禮。

“如何,可商討好分配份額一事?”

吳川河起身說道:“大人,百姓所需份額需仔細推敲,待到屬下與眾幕僚商議完畢後,就會送與大人查閱。”

柳雲又是說道:“既如此,吾等先商討文學院武學院之事。”

柳雲看著吳廣志,他對民政之事很是熟絡,因此柳雲也是想要聽聽他的意見。

“大人,學生認為,武學院可擇軍內軍官入內交流學習,並且挑選一部分表現優異者脫離軍隊,常駐武學院教導。”

“參謀部以及武學院可一併學習,參謀部設立本就為了行軍打仗謀劃做準備。”

“二者結合,百利而無一害,待到積累人才數量足夠後,武學院,參謀部就可正常運轉。”

吳廣志頓了頓,又是說道。

“至於文學院,大人可挑選德高望重,知識淵博之人入內任職教導。”

吳廣志明顯對於文學院發展沒有太大的對策,因此也是將皮球踢給了柳雲。

柳雲食指叩著桌面,良久才是說道。

“本官意,文學院分為商論處,民論處,農論處,工論處。”

“軍士學習入武學院,文人學習入文學院。”

“除此之外,農,工,民,商四處廣招對應技能出眾人員百姓入內學習。”

“再配予實踐學習,方可順利畢業。”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有一幕僚起身問道:“大人,何謂實踐學習?”

“而且我周朝文人士子,大多學習牧民之策,農工商三策有何作用,難不成這些學子畢業後要去種地打鐵不成?”

這幕僚顧忌到柳雲和柳家眾人的身份,因此對於商論處沒有那麼大的敵意和疑惑。

柳雲微笑給他解惑。

“文官為學子時,努力學習牧民之策,然功成名就,踏入官場,卻對於治理當地,發展民生沒有絲毫頭緒。”

“究其根本,乃是對於民生不瞭解,不清楚,對於該如何治理一竅不通,但是如何欺上瞞下,貪汙受賄倒是無師自通。”

柳雲端著茶杯,環視眾人,在場許多官吏都是從底層提拔起來的,因此他們治理百姓,制定政策起來相對順手一些。

但是也有侷限性,那就是眼光不夠長遠,許多人當官之前甚至沒有經受過教育,都是邊任職,邊學習,免得被同僚拋棄在後。

許多人腦子裡還是那套士農工商的理念,認為每個階級有每個階級規矩制度。

士人只需要知道如何牧民,如何討好上司和皇帝歡心即可,至於其它的,自然會有人去辦。

但是他們腦中又沒有牧民得策論,百姓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糧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