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鐵疙瘩裡面的秘密(第1/2頁)
章節報錯
像什麼呢,北京故宮太和殿門口有兩個東西,一個叫做“嘉量”,另一叫做“日晷”,感覺差不多,這個像是萎縮版的日晷(gui)。
“日晷”本義是“太陽的影子”,發明以後利用日晷計時,圓盤刻有一圈圈圓環,圓環有等距離的十二個刻度,代表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24小時),每兩個刻度(一個時辰)之間又有八個刻度,(每刻大概15分鐘)。古體小說經常提到的“午時三刻開刀問斬”,就是看著日晷上太陽的影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45分。外一圈又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再外一圈還有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組成了老黃曆計時的根本元素。
比如公曆2000年1月1日12點,就是老黃曆己卯年丙子月戊午日午時。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漢書》:“太史令司馬遷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考古發現早在商朝就已經使用,至今3000多年。有興趣瞭解的可以搜尋一下看看,現在都是用表計時了,這項偉大的發明沒有用武之地,被廢棄了。
我猜想這隻老鼠代表的應該是標識著時間、曆法、天象、制定規章制度之類的功能。
第三隻和第二隻大小差不多,也是站立狀態。
兩隻前爪斜著支撐一幅展開的畫卷一樣,畫卷上隱約看出來有個陰陽魚的八卦圖案,應該表示易經,占卜之類的意義。已經被證實的易經,有三卷,《連山》,《歸藏》,《周易》,應該算是代表我國遠古時期璀璨的文化典籍。
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文明肇始。
“天地開闢,萬物混混,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維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像,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這些據說是《連山》《歸藏》裡面的句子。
伏羲見河水出龍馬負“河圖”,--八卦圖,大禹過洛水神龜駝“洛書”。周文王根據“河圖”“洛書”占星推演寫《周易》。
“大道至簡”、“否極泰來”、“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飛龍在天”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最初都來源於《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名不見經傳”來源於此。
據說《連山》《歸藏》都是64主卦,《周易》卻只有16主卦,其餘的佚失了。現在全球流傳的的易經都是從這《周易》16主卦推演而來。
這隻老鼠應該代表著巫師的神通、權威,行使權利。
第四隻,或者從母鼠另一個方向算起是第二隻。從肩部向兩隻前爪伸過來小蛇,或者是小龍,兩爪抓蛇頭,龍身,懷裡兩爪間有個類似於杯子的造型,蓋子斜著蓋住半邊杯口,看得久了潛意識裡面,好像有東西要從杯子裡爬出來的錯覺。長時間凝視,感覺有個巫師要從老鼠身上虛化、走出來的視覺效果。
我覺得應該代表遠古巫蠱之術。
舜的一個兒子是巫咸國酋長,右手持蛇,左手操龍,利用超自然力量來對付對手,利用惡蟲害草來給人治病。《山海經》中提到具有超能力的巫師,以氣血,靈慧,預思,攝魂,靈媒,司晨,經過培養可以成為可以操縱任何事物的能力。
業界認為最早在人類出現的時候巫術就伴隨誕生,最晚在距今八萬年前就已經有巫術盛行。現在的文學作品,網路軟文,只要提到湘西,必然會有巫術、苗蠱的情節。八萬年前,神怕是都不知道神在幹什麼。
八萬年?這點倒是和山洞遺址裡的文物推定的時代相符合,難不成這件東西是當時可以通神的大巫行使權利使用的?
我基本可以確定,這個造型奇特的“四鼠神符”、和房東旁邊羊場那起案件所關聯的文物是在一起的。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