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非常向往老城區的生活圈子,買菜便利、交通便利、去醫院也便利。

一來二去,兩人竟然想到了房子互換的主意,老闆把自己老城區的住宅房給老人居住,老人把正在出租的門面房給老闆,互不找錢,不考慮實際價值。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門面房的市場價值明顯要高於住宅房。雙方為了方便,各取所需,互換了事。

當然事情報道出來以後,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甚至有人認為服裝店老闆採取了什麼欺騙性的方法,以達到和老人換房的目的。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對應的他的行為模式也表現不一樣。

阿慧爸媽的意思,如果我一直在北海帶著李佳上學,這邊酒店最多半年就可以裝修好,以後阿慧獨自經營怕是不能忙得過來,他們年齡大了忙不上什麼忙。讓阿慧和航航都發動人脈,能不能找個學校讓李佳轉過來在深圳上學,北海那邊的房子租出去,來深圳發展算了。

深圳北站那個酒店賣出去以後,航航兩口子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搬回家和父母住在一起。

他媳婦貪玩,結婚幾年了不願意生孩子,要再玩幾年,婆媳關係也不算太融洽。

眼看著我們這棟樓蓋好,她多次在阿慧面前說姐夫(我)不靠譜,沒有眼光。這麼偏僻的地方,沒準五年、八年也沒有人來投資。幾千萬扔在這兒白費勁,猴年馬月才能收回投資成本。還不如把錢存銀行,多少有點利息。

特別是王馨那棟2700多平方的房子,更讓她耿耿於懷,成本都已經差不多700萬了,按市場價計算簡直不敢想象。覺得我們對王馨爸爸太過縱容,(建成這棟房子)付出的代價有點過分的高,不划算。

又嫌棄姐夫北方“撈佬”目光短線、沒有見識,既然操作這塊地了,當時為什麼不多蓋幾層?直接蓋成15層多好?

現在看這一塊區域的商業那麼活躍,我們開始裝修。他倆又急了,甚至於和阿慧商量,他投進來一部分資金用來裝修,仍然像原來那家酒店一樣合夥經營。

阿慧都沒有把這件事和我溝通,就直接以“不差錢”為藉口拒絕了。

讓航航看看目前工業園的現狀,我們操作這塊地,要說王馨那棟2700多平方的房子感覺代價大,看看我們這棟8000多平方,綜合價格不過3000塊錢,也真的完全是賺翻了。

如果不是和王馨她爸合作,你真的能做到3000塊錢一平方就把房子蓋起來嗎?就算能蓋好,要多花多少精力?浪費多少時間?

弟弟追問:“原來的分的錢不是隻剩下500萬了嗎,裝修過程肯定是不夠的。”

阿慧依舊推辭:“不夠的部分姐夫會想辦法的,不勞你兩口子掛念。”

我和阿慧商量的結果,裝修的資金不夠的部分,先把我發誓要留給小楊來處理的那筆錢挪過來用,但是酒店營業後的收入要先補上。

阿慧敏感的神經、不滿的認為都幾年了完全沒有她的音訊,我還在唸念不忘。

不過後來還是先把這部分錢重新存上了。

提起深圳北站那個酒店,她氣得全身顫抖。現在回頭看目前的收益和當初的投資,簡直就像白撿了一樣,最初投資的現金一共只有700萬啊,其中100萬還是我拿出來的。

那棟樓現在賣的話,一個小目標隨便就賣出去了,還不說每年的經營、租金收入,甚至於門口的停車場每年都有十幾萬盈餘。罵他們兩口子不知道腦袋裡哪兩根筋沒搭對、走路時腦袋被驢踢了、出門腦袋被門縫夾了、豬油蒙了心,好像我們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對於他們來說是吃了天大的虧,成為不能承受之重,一心非要賣出去。

如果現在賣的話,我們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要多拿到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