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淵凱的城牆上換成了三頭龍的旗幟。林天半跪在丹妮莉亞面前:“淵凱已經在您的手裡。”

巴利斯坦爵士和喬拉爵士十分的吃驚,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迅速的戰鬥。開啟城門,裡面的軍隊立馬就投降了,完全沒有抵抗的意志。他們要是懂天時地利人和就會發現,龍就是天時,林天開門就是地利,丹妮莉絲解放奴隸的稱號,對於奴隸組成的軍隊就是人和。

奴隸和奴隸主永遠都是不可能共存的。我們永遠都是對立的,丹妮莉絲既然站在奴隸這一邊,那對於奴隸主這方必能必不能手下留情。而且戰前和談已經說了,如果不投降就會徹底消滅奴隸主一方。既然這樣就必須言出必行。這樣為以後的戰鬥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人不會心生僥倖。

相反如果對奴隸主這方手下留情,反而會引起奴隸這方心思湧動。切記不能瞻前顧後,左顧右盼。已經選擇好了階級,那就要站在階級的立場上堅決的執行到底。

於是林天請示丹妮莉絲後,就開始信守承諾的活動。淵凱奴隸主站一邊,奴隸士兵站一邊。林天說話:“奴隸士兵朋友們,我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要麼摘掉奴隸項圈,殺掉一個淵凱男人加入我們。要麼繼續當你們的奴隸。我會發給你們食物,讓你們去往彌林。”林天背後是成堆的罩袍,還有分好的乾糧袋。

正所謂人各有志,有的人天生就喜歡被人奴役如意。或者有些沒被奴役狠的人,他們就會心存僥倖,站在奴隸主一方想問題。

4000奴隸軍只有不到百人,選擇拿乾糧走人,其他的拿著人頭換了罩袍。四千個男人的頭在淵凱城外面,堆了個京觀底座。樹立京觀的意義就是警示其他人,不要惹我們,不要心存僥倖。

其實奴隸主一方也有好有壞。但是男人作為戰爭的主要參加者,是不能夠放回去的,會形成敵人的有生力量。只有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了。

接下來就是公審大會審判女人和小孩,有死罪的就殺,沒死罪的就給乾糧讓她們去彌林。 放無罪女人跟小孩去彌林的原因就是傳播訊息,同時給彌林一個訊號,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最後淵凱城外,堆了了一個萬人的京觀,一萬多婦女兒童被趕往彌林。處理完淵凱的事情後,林天帶著一萬五千新軍部隊向彌林進軍。

打仗一定要速戰速決,兵貴神速。那等彌林反應過來,僱傭傭兵團。那不是給自己造成更多的損失嗎?

淵凱城外那些曾經目睹過京觀的人們無不膽戰心驚,紛紛避讓。淵凱訊息也迅速傳到彌林。彌林城內人心惶惶,看到林天的大軍到達城外,馬上派出使者前來和談。林天只說了一句戰績可查,你們這些奴隸主想依靠奴隸來保護你們是不可能的。給讓使者回去傳訊息,今日就給答覆。明日就攻城,如果攻城反抗就殺無赦。

千萬不能給,敵人思考的時間。給他們反應的時間。他們安穩民心,組織人手。以後不就讓部隊平添損失了。

彌林城裡的奴隸主聽聞林天的到來,驚恐萬分。他深知林天對待敵人毫不留情的手段。但他仍妄圖組織防禦力量抵抗。然而,他手下計程車兵們卻士氣低落,許多人聽聞了淵凱發生的事後,害怕自己也落得同樣下場。

林天兵臨城下之時,並未立刻攻城,而是再次向城內喊話,表示只要投降,他將給予公平的待遇。彌林的奴隸猶豫不決,而城中百姓卻已蠢蠢欲動。

一些飽受壓迫的平民竟偷偷開啟城門迎接林天。奴隸主們見狀,知道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能投降。林天順利接管彌林後,並沒有像眾人想象般大開殺戒,讓家裡有奴隸的人,攜帶乾糧和一定的錢財。林天把他們趕出城外,讓他們向其他自由城邦而去。

開門投降就得到善待,不屠殺。這也是言出必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