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山童和劉福通兩人在河北永年縣白鹿莊聚集了三千勇士。

他們殺白馬,宰黑牛,盟誓起義。

劉福通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後人,應當為天下之主。

而自己是名將劉光世的後代,應當輔佐。

他們直接打出光復大宋的旗幟。

然而,訊息卻不脛而走。

縣令聽聞,直接派兵前來圍剿。

韓山童被俘,而後被直接殺害。】

天幕下的韓山童看到這兒都傻了。

他看著手裡面一碗鮮血,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老韓,來都來了,殺都殺了,喝吧。”

想想也是,畢竟已經上了天幕,現在全天下的人都已經知曉他們的事情了。

於是一飲而盡。

【劉福通突出重圍,在安徽再次起義。

義軍用紅布裹頭作為標記,被後人稱之為“紅巾軍”。

1355年,劉福通立韓山童的兒子為“小明王”,建國,國號“大宋”。

1357年,劉福通分三路兵馬北伐。

東路由毛貴率領,經過山東河北攻擊大都。

中路由關鐸、潘誠率領,經山西,河北一帶,直搗元上都。

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領,直取關中。

紅巾軍所到之處,百姓爭相投靠,起義戰果不斷擴大。

而在兵分三路的同時,劉福通也率兵出擊。

1358年,劉福通率領義軍攻破汴梁,把這裡當成都城。

紅巾軍的實力也在此刻到達了頂峰。

東逾齊魯,西出函秦,南過閩廣,北抵幽燕。

元朝統治者慌了,直接派也先帖木耳前來鎮壓,結果大敗而歸。

但是由於紅巾軍缺乏嚴密的計劃,又不善於鞏固根據地。

打下來的地方,往往過不了多久又被攻佔了。

因此,在長期作戰的過程中,開始漸漸乏力。

1359年八月,汴梁被攻破,劉福通帶著韓林兒逃到了安豐。

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兵攻破安豐。

劉福通遇難身亡,中原地區的紅巾軍徹底被鎮壓。

紅巾軍維持長達十二年的韓宋政權,徹底宣告結束。】

眾人看著這紅巾軍的結局也是唏噓不已。

不過,能夠維持十二年之久,也算是十分厲害了。

【北方紅巾軍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給元廷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他們牽制了元廷的軍隊,讓他們無暇南顧,為南方義軍的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

而後,朱元璋率領的義軍發展壯大,最終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以紅巾軍為首的持續十幾年的農民起義,對元朝的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天幕下的韓山童和劉福通對視一眼。

喝了這杯,大家就一起幹吧。

只是這一次,韓山童決定將劉福通擁至身前。

【第十三次著名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

朱元璋:?

剛剛還沉浸在紅巾軍的壯烈當中了,轉眼就到了他大明的末年,讓他感覺到有點猝不及防。

而天幕下的崇禎帝看著李自成這個名字,也是皺起了眉頭。

【明末,天災不斷,人禍紛至沓來。

旱災導致連年饑荒,土地又被貴族的世家佔據。

凍死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李自成從小就因為欠債給地主放羊。

21歲的時候,他打傷了地主,跑到了銀川。

在銀川,他找到了一份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