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十大忠臣(五)(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元692年,狄仁傑被來俊臣等人誣告謀反,被捕下獄。
當時法律規定,只要承認謀反就可以免除死罪。
狄仁傑當場承認,說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他們這些唐朝的舊臣就應該被誅殺,謀反就是事實。】
天幕下的李世民看到這裡也是頻頻點頭。
雖然他知道這是狄仁傑的緩兵之計,但能說出這番話,也證明他不光是忠於武則天的,更是忠於自己的大唐。
【來俊臣於是將狄仁傑收監,準備來日行刑,結果被狄仁傑找到機會,借來了筆墨,書寫冤屈,送到了兒子狄光遠的手中,兒子狄光遠拿著帛書向武則天伸冤。
武則天得到訊息,將來俊臣召了過來,來俊臣卻說,自己並未苛待狄仁傑等人,他們是自己招的,如果沒有謀反,他們為什麼自己招呢?
於是武則天派周綝到獄中檢視。
來俊臣讓周綝入內檢視,結果這個周綝是個慫包,唯唯諾諾,甚至都沒有看狄仁傑一眼,便回去覆命了。
來俊臣還冒充狄仁傑的名義,寫了《謝死表》,讓周綝給武則天。
好在武則天終於是面見了狄仁傑。
狄仁傑說:“我為什麼承認造反您沒點數嗎?我要是不承認造反,現在還能站在您的面前嗎?”
至於《謝死表》,狄仁傑則表示,一派胡言,沒這回事兒。
武則天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免去了狄仁傑等人的死罪,全部貶為地方官。
狄仁傑則是被派到了彭澤去擔任縣令。
魏王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給拒絕了。
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冀州淪陷,河北震動。
狄仁傑被提拔為魏州刺史,擔任抵禦契丹的重任。
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讓百姓都進入了城牆裡面,修築守城器械。
狄仁傑到任之後直接讓百姓都回去耕作,區區契丹,不必理會。
孫萬榮得知狄仁傑被複用,那是連忙腳底抹油溜了。
孫萬榮:這是個人物,打不過,溜了溜了。
契丹不戰而退,魏州百姓為狄仁傑立碑頌德。
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
這一次拜相明顯更有含金量了,不僅不需要跪拜了,還被稱為“國老”
。
武則天對於狄仁傑的恩寵,可謂是冠絕當朝。
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武則天想要立武三思為太子,而狄仁傑卻力挺李顯。
在他的不斷力挺之後,武則天最終也改變了心思,立李顯為太子。
公元700年,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狄仁傑為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李世民看到這裡也是感嘆一聲。
這狄仁傑不愧是我大唐的忠臣啊,還想著讓武則天還位給我大唐。
不過也確實是他的本事,都明擺著告訴武則天自己要光復李唐了,最後竟然還能善終。
要知道,他李唐的舊臣可是被殺了一批又一批啊。
該說不說,是個人才啊。
【若是沒有狄仁傑,武則天根本不可能在那個位置上坐那麼久,早就被拉下來了。】
【可惜狄仁傑沒有看到神龍政變啊,神龍政變前後的那些大佬,都是狄仁傑推薦的牛人。】
【神龍政變就是狄仁傑的手筆,那些人都是狄仁傑的學生。】
【大唐復國第一功臣:狄仁傑。】
【滄海遺珠,桃李滿天下,說的就是狄仁傑。】
【狄仁傑能當上宰相還能善終真是不容易了,武則天可就看誰不順眼就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