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十大忠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政四十多年,他主張減輕賦稅和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又提倡進行冶煉鍛造,富國強兵。
在紂王執政期間,他可謂是勵精圖治,為國為民。
商朝末年,姬昌的勢力越來越大,而紂王還在沉迷享樂當中,比干勸諫紂王,紂王卻不聽。
面對紂王的荒淫無道,微子也是多次勸諫,勸諫無果之後,就和太師和少師商議,離開殷國。
比干卻說:“作為臣子,就應當以死勸諫,怎麼能隨便離開。”
於是他更加極力勸諫紂王。
終於,他的直言勸諫引起了紂王的憤怒。
紂王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不知道你有幾個?”
於是直接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來看。
比干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忠誠和正直卻得到了高度評價。
後人將他稱之為“亙古第一忠臣”,他的精神影響了後世,是無數臣子的榜樣。】
彈幕上也充斥著各種的科普。
【比干好像是林氏的老祖宗吧,現在林氏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比干。】
【比干是文財神啊,他並沒有被後代忘記,被世供奉著。】
【小時候看封神演義,比干沒有心還往前走的畫面,至今都揮之不去。】
【封神演義裡面演的是妲己害死了比干,把一切的罪責都推脫到了一個女子的身上,實際上還是紂王昏庸無能,聽不進諫言,才直接賜死了比干。】
看著彈幕上對於自己的指責,紂王表示根本不在乎。
不然呢?
商朝都快大結局了,死的死,逃的逃了。
沒幾天了,接著奏樂接著舞吧。
【十大忠臣第二位:千古名相-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時期楚國人。
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
然而,太子卻被費無忌誣陷了,伍奢也受到了牽連。
費無忌知道伍奢的兩個兒子都有本事,讓楚平王將他們一同召來殺害。
大兒子伍尚想要去,伍子胥認為他們去了便會同死,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將來報仇雪恨。
而素有仁孝之風的伍尚明知道會死,還是選擇了跟使者入宮。
於是復仇的擔子,就落到了伍子胥一人的身上。
幾經輾轉,伍子胥來到了吳國,遇到了公子光,被引薦給了吳王僚,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他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要殺掉吳王自立,於是將烤魚高手專諸介紹給了他,自己則是暫時隱退。
而後公子光刺殺成功之後,繼位,是為吾王闔閭。
伍子胥也被召入宮中,共商國事。
他主管外交,負責伐楚的事情。
不僅如此,兵法大家孫武也被伍子胥推薦給闔閭。
此後數年,伍子胥跟孫武並肩作戰,攻打楚國。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親率大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進入郢都之後,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就直接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將屍體挖出來,抽打屍體三百多鞭才算罷休。
公元前496年,闔閭跟勾踐大戰之後,重傷。
臨終前他囑咐兒子夫差,不要忘了殺父之仇,伍子胥也受命輔佐夫差,成為了相國公,是最高的官職。
夫差繼位之後,大敗了越國,伍子胥認為應該一舉消滅越國,而夫差卻相信了伯嚭的讒言,放任越國不管。
伍子胥對自己的兒子說,他已經看到了吳國的末日,於是將兒子託付給了齊國的鮑牧。
而後,又被伯嚭陷害他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