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畢業證後,芊尋每天都會花些時間在幾個大廠子門口蹲守,遇到守門的大爺還會和人家多聊聊,希望能碰到招工的機會。

而張氏和王氏他們也都一直在幫她留意,但奈何等工作的人太多,一般有機會都被上面的人給內部消化了。

剛好又遇上了68年知青下鄉的高潮,別說招工考試了,就連家裡長輩要把工作讓給小輩街道和知青辦的人都不認。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芊尋也被知青辦上門讓她支援國家政策報名下鄉了。

“小赫啊,你有沒有辦法,你妹妹從小就沒吃過苦,可不能下鄉啊。”

張氏拉住言赫的手臂焦急的問道。

原來今天傍晚他們家在吃晚飯的時候,知青辦的人上門,告訴他們家有兩個孩子,不是獨生子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下鄉當知青。

話裡話外都說必須要去,連轉讓工作都不行,嚇得張氏當時就急了。

還好言赫今天下班早,穩住了張氏才沒讓她和知青辦街道辦的人發生衝突,說出什麼不好的話來。

“媽媽,我去下鄉,哥哥已經有工作了,我們家要是不去一個,不說鄰居心裡嘀咕,就說你和哥哥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的。”

縱使芊尋心裡有準備,也沒想到知青辦的人會那麼快上門。

她雖然對於下鄉不排斥,知道只要她堅定的在鄉下待個八九年就可以透過考大學回城。

而且她可是有空間在身上的,她相信即使在鄉下離開母親和哥哥的庇護她也可以過得好。

“媽,我覺得妹妹下鄉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看最近幾年城裡還有得亂。我們家的情況雖然在過來的時候已經做了掩飾,但是您不要忘湘城那邊還有人呢。”

柳言赫其實覺得妹妹下鄉或許比在城裡要好。

他和妹妹都有空間在,他相信妹妹下鄉後不會虧待自己。

而他在政府工作,上面傳下來的各種檔案和新的政策他也能提前知曉,加上他也有空間,保護母親不是問題。

從去年開始,國家釋出的政策就特別讓他膽戰心驚。

他覺得他們國家病了。

父母舉報孩子,孩子被刺父母,學生毆打老師,發生的各種事,都讓他覺得與其在城裡遭受風雨,不如到群眾中保護自己。

“我擔心芊芊她在鄉下支撐不住怎麼辦。”

張氏淚眼婆娑。

他們雖然也會在院子裡種些蔬菜,但那只是小打小鬧,種的也只夠他們一家人吃的面積不多,更何況是他們三個人一起幹,沒多久就做完了。

以前她是見過家中佃農秋收的,氣溫炎熱辛苦,和在城裡幹活完全是兩回事。

“種地那麼辛苦,要不我把工作讓芊芊接班吧。”

張氏還是接受不了自己嬌養的女兒要下地幹活。

“媽,您先冷靜,我之前就和你們說過,從去年開始上面發下來的檔案,各種政策我覺得很不樂觀,芊芊與其在城裡小心謹慎,不如下鄉好了,鄉下要自由得多。只要不犯錯,不耽誤農忙村民們不會管太多的。要不是妹妹今年才畢業,我去年都想叫她和錦夏一起下鄉了。”

看到張氏一臉崩潰的的樣子,言赫仔細和她解釋緣由。

他從不看輕妹妹,從小他就覺得芊尋很有想法,總是會不經意說些能給她們靈感的話。

他媽媽還是把小妹想得太弱了。

前年大學閉校後,雨霏和錦夏就回來了,因為太過突然,家裡沒有準備,加上工作崗位一直都稀缺,直到去年才等到一個崗位。

誰知道上面推崇知識分子下鄉,剛好去年言澈又高中畢業,王氏家三個孩子都在家,知道訊息的知青辦直接上門要讓一個人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