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好奇的問,“你收雞幹什麼,自己吃?”

“不是,我是準備收點雞,然後孵小雞。”

“到時候村裡誰想要養雞,可以賣給他們雞苗,多餘的,可以自己弄個養雞場,這樣以後雞肉雞蛋什麼的就都不缺了。”

這事兒梁鑫已經放出話去了。

收購公雞母雞,回頭下蛋孵化小雞。

所以大家才把家裡的下蛋雞都給賣了。

準備等梁鑫孵出小雞了,再買小雞養。

賣的,應該都是老母雞。

老母雞歲數大了,下蛋數量會越來越少,所以不如賣了,回頭買小雞養。

梁鑫也是剛知道,姥姥很擅長養雞。

最直觀的就是,姥姥養的雞,更大,下蛋也更多!

他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姥姥的家裡,原本就是養雞的。

姥姥比爺爺奶奶的年齡大一點,接近六十。

她小時候,家裡是十里八村的養雞大戶。

之前說過,爺爺姥爺都是小地主階級,其實也就是富農階層。

爺爺家,姥爺家,富,是因為祖輩勤懇努力,一點點種地攢下的家業。

姥姥家,那就是手藝人了,不是純賣力氣的。

嗯,有技術,感覺就比純賣力氣種地的檔次更高一些!

姥姥小時候在家裡長大,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怎麼養雞,養的比一般老太太好多了。

而且也比家裡的兄弟什麼的做的更好。

畢竟,小地主階級的有錢,也只是相對於普通人而言。

那點錢,也就能讓一兩個人脫產,其他人,都得幹活賺錢。

所以家裡有點錢,自然是拿來要讓兒子讀書。

畢竟那時候讀書可是很貴的!

小地主階級,也養不起幾個讀書人。

而閨女嘛,頂多就是偶爾能跟著學一點東西,主要作用還是幹活。

待遇也就比家裡傭戶強一點。

所以姥姥做這些做的更好。

梁鑫那幾個和爺爺姥爺差不多狀態的舅姥爺,都不太行。

後來變天了之後,就更不行了。

爺爺姥爺家裡都是種地的,還能強點。

從小耳濡目染,一朝破產,土地被分了,也勉強能種地養活自己。

那兩個舅老爺就不太行了,家裡都不種地,後來那雞都不讓養了。

自然就更差了,所以後來活的更艱難。

嗯,聽姥姥說,都已經嘎了。

當然,死的早,也和年齡更大有關係。

姥姥是家裡的小閨女,所以他們的年齡更大。

不過也要辯證的看,他們雖然下半輩子很苦。

可畢竟比爺爺姥爺他們多當了一些年少爺,多享受了一些地主老財的日子啊。

雖然那日子,梁鑫聽完描述,覺得也就一般。

甚至連現代的普通人的生活都未必比得上。

現代人可以天天吃肉,那個時候,小地主天天吃肉可吃不起,甚至隔三差五吃一頓都做不到。

只能說逢年過節吃頓肉,而普通人,只能是逢年過節吃頓乾飯。

而人幸不幸福,是沒有固定指標的,不都是對比出來的嘛。

吃的雖然都不如現代普通人,可其他人吃糠喝稀都吃不飽,那他們過的,自然就是神仙日子了。

吃完飯,徐部長去村委找宋大爺瞭解情況了。

瞭解什麼情況呢?

地是年前就分完的,當時大家第一次分地,腦袋都是懵的,分得差不多就行,多點少點啥的,大家當時也沒什麼意見。

然後過一陣子,有人就漸漸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