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世子露鋒芒(第1/4頁)
章節報錯
曹諫之就是想聽這句話,當即矜著頭胸有成竹道:“高見不敢,在下以為既然百姓們增加的賦稅都花在軍費上,那反過來想,是不是隻要縮減軍費就可以減免賦稅了呢?”
這個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縮減軍費,那北境的三十萬大軍吃什麼穿什麼?那可是三十萬大軍,不是三萬!
高祿忍不住嘲笑他見識短淺:“曹兄說笑了,北境冬天天寒地凍寸草不生,全靠朝廷運送過去的糧草度日,縮減他們的軍費,萬一北境再起戰事,你要他們拿什麼去抗敵?”
曹諫之從容不迫地反駁:“韃靼已經送來降書歸順我大乾,北境怎麼會再有戰事?
在下聽北邊上京趕考的舉子說,明家軍中如今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就算韃靼捲土重來,他們又怎麼能上戰場?
依在下淺見,應該給那些已經沒有作戰能力計程車兵一筆賞銀讓他們告老還鄉,只留下精兵強將在軍中駐守,如此一來不僅能減少軍費的開支,還能給朝廷省下一大筆銀子用於恢復民生。”
好一招釜底抽薪,若不是場合不對,明若昀真想給曹諫之拍手叫絕。
明家軍剛受完朝廷封賞回雲州休養生息,連傷都沒養好曹諫之就敢建議朝廷裁軍縮減軍費,要不是親耳聽見,他都不敢相信這種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話是從一個寒門書生的嘴裡說出來的。
北境的大軍除了朝廷流放過去的犯人,大多都是和當地尋常百姓家徵收入伍的男丁,因為北境連年戰事不斷,很多將士都是從小就在軍營里長大。
他們由青年變成壯年、再由壯年變成垂暮的老人,如果他們沒有應徵入伍,自然可以一輩子身強體壯健健康康,可是誰讓他們變成了病殘?
是朝廷!是戰爭!!!
一群人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到了需要朝廷管他們下半生的時候你卻讓他們自力更生?
他們該怎麼生???靠意志力嗎?
這個人不該活著了。
明若昀落在曹諫之身上的視線深寒又冰冷,彷彿在看一個死人。
他之前一直以為曹諫之為江染四處奔走是為了逼迫朝廷更改國子監招新納貢的制度,好給自己爭取一個能入國子監讀書的機會。
現在看來他的圖謀不止於此,他是藉著清談會的機會,來投石問路的。
韃靼歸順、北境止戰,寧王手上的三十萬大軍就成了皇帝的心頭大患,如果依曹諫之所言實行裁軍,縮減軍費是一方面,削減寧王手上的兵權才是最終的目的!
偌大的太學殿鴉雀無聲,知道明世子就在現場的人不約而同去看他,一直低調不言的明若昀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受到所有人的矚目。
曹諫之看到明若昀的那一刻直接軟了腿腳,他之所以敢直言不諱,是覺得明世子出身武將世家,不會來參加文人的清談會,若他提早看見明若昀,絕對不會說方才那番話!
現在該怎麼辦?他已經得罪了明世子,若不能在這場清談會上脫穎而出,必定萬劫不復……
曹諫之狠狠嚥了咽口水,全靠扶手撐著才沒當眾失態,衛煢手上的長刀卻已經解開了卡扣,只等明若昀一聲令下。
“諸位都看著我做什麼?”
明若昀已經收回放在曹諫之身上的視線,變成一副呆愣的模樣,彷彿他人剛剛不在這裡,根本沒聽到曹諫之說了什麼。
“曹兄所言有理,只是在下有一問還請曹兄解惑。”
靠近屏風的位置有人開口,“韃靼已經歸順我朝不假,可誰都不敢保證拉克爾不會捲土重來,萬一他們出爾反爾,北境該保留多少兵力抵抗外敵?”
說話的人聲音極輕,不仔細聽甚至都聽不到他說什麼,他並沒有直接贊同曹諫之裁軍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