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周老就這樣順理成章地住進了寧王府,他無兒無女一直將明若昀視如己出,見府上到處張燈結綵以為是弟子要成親辦喜事,驚訝這麼重要的事怎麼都不通知他。

明若昀哭笑不得地解釋:“弟子還沒到成婚的年紀呢,師父想哪兒去了,是陛下為弟子操辦了新居宴,之前王府一直在修繕,直到最近才完工。”

然後親自帶他去住處,隨周老一同入京的一車書也讓衛煢送去藏書閣好生放好。

徒弟做事向來妥帖,周老沒什麼不放心的,仔細辨別了一下府裡的方向,安心住下。

有過路的書生認出了周隱周大儒,見他在寧王府門前下車大吃一驚,想也不想地就把這件事傳了出去,趕上江染狀告朝廷的風口浪尖,不少請命的學生直接從國子監轉戰到寧王府,請求周大儒站出來為他們說句公道話。

明若昀聽著門外的喧鬧命侍衛嚴防死守,師父為了他千里迢迢來到鄴京,他豈會讓俗事攪了他老人家的清靜。

可惜天不遂人願,周老下榻寧王府的事經人口耳相傳很快便人盡皆知,不到一日功夫宮裡便來了人,陛下請周老入宮覲見,馬車已經在門外候著了。

“是弟子連累了師父。”

明若昀滿臉不悅,陪他老人家一起進宮面聖,心裡十分過意不去。

周老卻覺得沒什麼,他大老遠來鄴京就是為了給弟子撐腰,皇帝召見他才有用武之地,卻不想九皇子賀九思也在御前。

“呦,這不是咱們又、受了驚嚇在府裡養病的明世子麼?什麼風把您吹到宮裡來了?真是稀罕吶。”

賀九思歪在榻上咬著字眼兒陰陽怪氣道,哪怕對面是當世第一名儒也照樣坐沒坐相。

自相府壽宴後,這是他們二人第一次見面,賀九思闖了那麼大的禍連累淑妃閉門思過、太子受盡非議,他自己捱了頓不疼不癢的罵之後就躲在靜王府借酒消愁,說他是傻人有傻福都是對傻子的不尊重。

明若昀冷笑,不屑和他拌嘴,當賀九思是陌生人一樣面無表情道:“小臣見過九殿下,九殿下身體健康活潑開朗,小臣自愧不如。”

賀九思咬牙心說你當我聽不出你話裡有話呢,繼續對他冷嘲熱諷:“不比明世子,‘武不成文不就’還能認識周老先生,本宮才是該自慚形穢的那個人。”

明若昀沒再接話,當著弘景帝的面他還能給賀九思難堪不成,維持著恭敬的假笑站在周老身側,一副“你是皇子你怎麼說都對”的模樣。

賀九思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出內傷,周老卻朝明若昀投去個疑惑的目光。

明若昀從小受他教導,說這孩子“武不就”他不反駁,畢竟他連騎馬都不會,可“文不成”從何說起?他可是……

周老思緒一滯,想到徒弟寧王世子的身份和他眼下的處境,什麼都明白了。

徒弟之所以會出現在鄴京是因為陛下忌憚寧王手上的兵權,他自稱文不成武不就才更容易活命。

伴君如伴虎,看來他來鄴京給徒弟撐腰的決定是對的。

周老心裡有了譜,聽皇帝問他和明若昀之間的淵源。

周老心裡惋惜著明若昀藏拙,面上卻絲毫不顯,挑能說的說到:“回陛下,老朽和世子的外祖容谷主是舊識,當年因為醫病欠了他一個人情,便收了世子為徒。”

原來是這樣。

弘景帝笑容可掬,“朕還奇怪先生來了鄴京之後怎麼直接就去了寧王府,能拜入先生名下,世子好福氣。”

師父清晨入城之後確實哪裡都沒去直接進了寧王府,可皇帝是怎麼知道的?

明若昀心思微動,隨聲附和:“是,多虧有外公的情面小臣才有機會拜入師父門下,可惜小臣爛泥扶不上牆,辜負了師父的教誨,連《論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