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道觀,屋裡還是乾淨整潔,每一次回家,楊雲帆都很感慨,感慨時間的流逝,感慨楊爸楊媽的無私。

其實在東北,人看著粗獷,卻會講許多規矩,如果有客人來吃飯,孩子們根本上不去桌,一切以客人為主,如果你不聽話,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等且(客人)走的。

作者自己小時候舅舅家的孩子假期來小住,好吃的一點也吃不著了,都讓給別人吃,雖然也饞,但也懂得不能爭,那是客人,那時窮,買不起那麼多,只能這樣,所以虎子的境遇不是太奇怪,只是時間長了點,可憐我們大虎子了。

楊雲帆知道楊爸楊媽是拿自己既當兒子又當客人養了,不知道以後要如何報答。

躺在炕上,環顧四周,熟悉的房子,熟悉的物品,就是沒有那個熟悉的人,胡思亂想中慢慢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虎子就跑來喊哥哥吃飯,飯後,楊雲帆和楊爸去了村長家,拿了一隻烤鴨,幾樣京城小吃,還有兩瓶汾酒。

村長很高興,東西值多少錢小事,孩子能想著他就高興,關鍵是東西也值不少錢。

村長五十五歲了,當了許多年村長,正準備培養自己兒子,兒子也參軍復員回來的,這幾年在村裡口碑不錯,很有希望接任村長,楊家是村裡大戶,老村長威信高,未來有許多事要老村長幫忙呢。

楊雲帆想製藥,那村裡就是天然的藥材供應基地,明年資金充足了,就要具體實施了,藥的效果自不必說,審批方面師父能幫忙,還有臨床等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但有些藥生長時間也很長,黃芪至少三年才能採摘,所以楊雲帆得長遠打算。

另外楊雲帆這事做成了,村裡人也多了一個發財的路子,一舉兩得。

在村長家裡閒聊時,楊雲帆也提了提這件事,村長自無不可,他答應先可自己家先種,等掙了錢在發展大家,畢竟楊雲帆合同也沒有,廠子也沒有,誰會信你,村長也是看在楊爸種了那麼多,在加上清華大學生的面子,另外村裡每家都有山林,閒著也是閒著,這些年自己採藥也能去縣裡換錢,所以才答應。

楊雲帆和村長約定好,等自己建了工廠,就回來籤種植合同,村長欣然同意。

大事辦完了,和楊爸買了祭奠用品來到爺爺墳前,擺好祭品,倒上三杯茅臺,楊雲帆給爺爺磕了三個頭,上了一柱香,將要拜師的事說了一遍,最後說:“爺爺你放心吧,我過的挺好,只是不能常回來看你了,這回在京城也有人照顧我了,不怕受人欺負了,您泉下有知,看著孫子做出一番大事業。”

話畢,一陣微風吹過,繞著楊雲帆轉了三圈,供的一柱香也飛快的著了下去。

楊爸站在旁邊,趕忙跪下磕了個頭,嘴裡嘟囔著:“師父放心,一切有我看著,師父放心。”

祭奠完畢,二人下山,楊雲帆也算了了一番心思。

東北過年還是很有意思的,蒸饅頭,洗大澡,貼春聯,買鞭炮,由於老道去世未滿三年,按習俗楊家不能貼春聯,就買了幾個福字。

楊雲帆一直覺得準備過年的時候最有意思,就好像談戀愛,談時每天抓心撓肝的想,可到了結婚也就那樣,過年也是三十初一氣氛最好,初二以後沒什麼意思了。

楊雲帆初六就回了北京,因為要拜師,必須早些回來。初七一早,楊雲帆帶了從家裡帶的木耳蘑菇等特產,來到師父家。

師父師孃都在,見楊雲帆又拿這麼多東西,又是一番推讓,楊雲帆只說是自家產的,沒花錢,這才作罷。

楊雲帆問:“師父咱的拜師宴哪天辦,我好準備一下。”

“我定了初十,就在我家。”

“那有幾位客人。”

師父說:“你幾位師兄,還有馬教授你認識,還有一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