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蘑菇少,在臨上凍之前,陳秀麗加緊收了一批秋耳。紅姑很不情願,“你知道賣一斤山蘑菇抵得上5斤木耳不?”

陳秀麗當然知道,她勸紅姑,“蒼蠅再小也是肉,附加值低咱們就走量,你多開發點客戶,木耳和香菇管夠。”

“行,你是老闆,你說了算。”紅姑故意說得陰陽怪氣,以此表達自己的不滿,不過,抱怨歸抱怨,活兒還是照幹。

“你那邊新建廠子,兩頭跑你忙得過來嗎?”

“拉來一個有力的外援,如果光靠我自己肯定不行。”陳秀麗脫下高跟鞋,她剛剛和姜維新去看了一處地方,路走多了,腳掌疼,“加工廠這批木耳加工完,能歇差不多兩個月,趁著這個空擋,我和姜廠長爭取在年前把廠址定了,年後立春以後開始動工。”

紅姑也想入股飲片廠,這幾年加工廠一直在盈利,每年到手的分紅都有不少,飲片廠是個好專案,可惜陳秀麗打從一開始就沒想帶她。

幾次通電話,想問陳秀麗能否追加投資的話都在嘴邊,這次也不例外,紅姑又一次打了退堂鼓,她告訴自己,錦上添花遠遠比不上雪中送炭,廠子建起來到處都需要錢,她必須等到最恰當的那個時機。

晚上剛吃過晚飯,陳秀麗的電話響了,她看著來電人,不自覺皺了皺眉毛。

王萍看她不接電話,只盯著螢幕發呆,有些奇怪,“怎麼,我在這兒不方便接電話?”

“媽呀,你真是大咧咧的時候,神經比磨盤都粗,想得多的時候,心眼又跟針鼻兒一樣小。”王萍這種自相矛盾常常讓陳秀麗哭笑不得,“沒有不方便的事,就是我沒想好怎麼說。”

陳秀麗沒有相中姜維新選中的廠址,她更傾向於在太平鎮,或者黃泥崗。

姜維新選中的地方在撫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裡面,全稱撫溪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簡稱高新區。為了吸取大批企業入駐,高新區對入駐企業予以稅收,貸款方面的優惠。

選在這裡建廠,百利而無一害,就是因為這樣,陳秀麗才不願意接姜維新的電話。

在選廠方面,陳秀麗有兩個私心,一個是她有加工廠,兩者相隔太遠,跑起來太麻煩,她擔心兩兩兼顧不了。另一個私心就是,廠子建在黃泥崗,村裡人就可以去廠裡打工,不用撇家舍業跑到外面,她不止一次聽見村裡留守女人眼淚汪汪地說起在外打工的丈夫。這幾年也有因為夫妻長期分居,耐不住寂寞,找了別人,最終離婚的情況。

陳秀麗想為黃泥崗做點事。

電話一直在響,陳秀麗感嘆,姜維新一把年紀了,脾氣還像個年輕人一樣倔強,果然應了林玉琴私底下喊他的老倔頭。

陳秀麗無奈接起電話,和姜維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姜維新沉默半晌,長嘆一聲,“想做點事,不一定非要把廠子建在村裡,你幫村裡修橋鋪路,都行。”

“路前幾年都修完了,再說,這多實在,穩穩當當在家裡上班,而且村裡人工便宜,趕上忙的時候多招點人,閒的時候就少招點,靈活機動。”

“秀麗!”姜維新語氣嚴肅,“你若想做一個企業,就要拿出做企業的標準,不要總按著加工廠那樣的草臺班子管理。”

話糙理不糙,陳秀麗承認,長白山珍加工廠的確是草臺班子。

“草臺班子也沒耽誤掙錢賣貨呀,姜叔。”

雖然在電話裡講這些不那麼方便,但話說到了這裡,擇日不如撞日,姜維新準備給陳秀麗上一課。

“加工廠的成功有兩方面原因,第一你品控抓得好,產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第二,大連的銷售公司是加工廠的門面,我問你,你的銷售公司管理模式和加工廠一樣嗎?”

陳秀麗不說話了,紅姑的銷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