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在邊境立下赫赫戰功,凱旋而歸,她的英勇事蹟在大唐境內口口相傳,一時間,街頭巷尾都在傳頌著這位 “巾幗英雄” 的故事,百姓們對她的讚譽如潮水般湧來,李瑤也因此成為了大唐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然而,她的光芒太過耀眼,如同璀璨星辰,引得朝堂上一些權臣心生嫉妒,他們內心的黑暗角落被嫉妒填滿,猶如被烏雲遮蔽的天空,失去了往日的清明。

以宰相王宏為首的一群權臣,長期以來在朝堂上結黨營私,貪汙腐敗,將朝堂攪得烏煙瘴氣。他們早已習慣了把持朝政,為所欲為,將國家公器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如今,李瑤的崛起,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彷彿自己的權力寶座開始搖搖欲墜。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開始對李瑤展開了一系列見不得人的打壓行動。

一日早朝,金色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朝堂的青磚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然而,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卻暗流湧動。王宏邁著故作沉穩的步伐,從大臣佇列中緩緩走出,他微微皺著眉頭,臉上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拱手向太子李逸說道:“太子殿下,公主此次在邊境立下戰功,這本是值得稱讚之事。然而,女子自古以來便不得參與朝政和軍事,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公主此番舉動,雖出於保家衛國的好意,但恐會擾亂朝綱,破壞祖宗之法,還望殿下三思啊。” 說罷,他微微抬起頭,用眼角餘光掃視了一下週圍的大臣,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其他幾位與王宏勾結的權臣,像是事先商量好一般,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聲音此起彼伏,猶如熱鬧的集市。有的大臣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有的則面露猶豫之色,似乎在思考王宏所言的利弊;還有的大臣,雖然心中不滿,但畏懼王宏的權勢,敢怒而不敢言。

太子李逸坐在龍椅上,聽完王宏的話,心中十分不悅。他的眉頭緊緊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憤怒和無奈。他深知李瑤的能力和貢獻,也明白這些權臣的真實目的,不過是為了打壓李瑤,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李瑤從一側快步走出,她身姿挺拔,儀態端莊,眼神堅定而自信。

李瑤先是向太子李逸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面向王宏,不卑不亢地說道:“宰相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大唐邊境不安,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哭聲震天。我身為大唐公主,食百姓之祿,擔家國之責,為保家衛國而出征,何錯之有?況且,能力本就不分男女,只要能為大唐做出貢獻,就不應受到性別限制。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今有我李瑤奔赴戰場,守護百姓。我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唐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幸福,難道這也有錯嗎?” 李瑤的聲音清脆而響亮,在朝堂上回蕩,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充滿了力量。

王宏被李瑤的一番話懟得啞口無言,他的臉色微微泛紅,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又恢復了鎮定。他冷哼一聲,說道:“公主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公主此舉,終究是壞了規矩。”

李瑤微微一笑,說道:“宰相大人既然如此看重祖宗之法,那請問,祖宗之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讓大唐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嗎?如今,我出征是為了守護大唐和百姓,正是遵循祖宗之法的本意。若一味拘泥於形式,而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安危,那才是真正的違背祖宗之法。” 李瑤的言辭犀利,邏輯嚴密,讓王宏等人無言以對。

然而,王宏並不打算就此罷休。他表面上不再與李瑤爭論,心中卻暗自盤算著更惡毒的陰謀。退朝後,他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親信,在朝堂上散佈謠言,說李瑤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企圖篡奪太子之位。這些謠言如同瘟疫一般,在朝堂上迅速傳播開來,一時間,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