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趙鎧聽完王寶的請求,自己一時之間也是無法決斷,只得低頭不語,聽完王寶安排之後自己帶著幾個兄弟趕忙告辭,離開了縣衙。

等到趙鎧等人安全返回家中,趙鎧也是將此事一五一十全部告訴了兒子趙武,而趙武旁邊,站著高數張褚二人,大家坐在一起分析著這次的行動,只聽張褚率先說道:公子剛遇襲,沒出三天這縣令王寶就接到真定縣的請求,而這袁朗又提議道由趙大哥帶兵前去平亂,我看這前後腳的事情,全都衝著你們而來,勢必是有人想要對你們不利才想出來的如此舉措。

張褚分析完,趙武繼續說道:不錯,張大哥說的在理,之前先有袁朗安排刺客襲擊於我,現在又有真定縣請求出兵剿匪,此事必有蹊蹺,而且今日聽父親一說,這袁朗還想讓父親為主,他為輔一同出兵,看來這個袁朗是已經想好了如何處理父親,才會如此建議的。

另外真定縣能夠請求咱們井徑縣出兵,看來也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才能促成此事,我看還要去真定縣查一下到底是真定縣縣令之意還是另有他人出謀劃策。

這時趙鎧對著兒子趙武說道:那你看咱們是否要同意出兵?趙武思索一番後回答道:我聽父親說這夥流寇劫殺了不少真定縣的大戶和士族?趙武父親一聽點頭說道:卻是聽說如此。

趙武說道:那就好,父親我近來研讀《孫子兵法》當中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覺得出兵既要師出有名又要有利可圖才行。

趙鎧一聽兒子說法,前幾句還挺有大道理,但是最後這句有利可圖怎麼覺得有些格格不入?就連一旁得高順也是為之一怔,這有利可圖怎麼和帶兵打仗聯絡起來了。。。。

趙武繼續說道:既然袁朗已經出招,那我們就接招,總是堤防不如趁此機會解決袁朗。

這袁朗估計也是想讓父親帶兵,在清剿流寇時,他在出其不意的從中使絆子讓父親招惹禍端兵敗出事。最後他在漁翁得利。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袁朗的小心思,不如我們就將計就計,在他最得意之時,也就是他警惕心最低的時候趁機將他解決。

趙鎧等人聽完趙武的分析覺得有些道理,但是風險也是很高。高順更是說道:兄弟此番決策,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思,不過既然你心意已決那我就陪你走一圈,也好報了之前的埋伏之仇!

趙武笑道:多謝高兄,有了高兄的幫助我相信此次出兵我們定然能夠旗開得勝!不過在出兵之前我們還有幾事需要先準備一下才好應付接下來的行動!

大家一聽也是來了精神,全部聚在趙武身旁等待趙武的計劃。只見趙武說道:《孫子兵法》有寫: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那麼第一天時這塊我們不能太過急切出兵,以免露了馬腳被袁朗等人有機可乘,所以還請父親先答應縣令出兵的請求,但是出兵的時間要往後拖一拖,他不是說為期兩個月內完成就行嗎?那父親就先用兒子病重為由拖他個十天半個月再說。這樣我們也好多些時日準備。趙鎧一聽此話覺得很有道理點頭說道:好,那我就回復縣令,可以出兵,不過時間要在半月之後,這樣既能回覆縣令,也能麻痺袁朗!

地利方面,我們要先高搞清楚真定縣的周邊地勢以及這夥流寇的大致行動軌跡,此事還請張褚兄和父親加派人手這幾日前去四處打探清楚,期限就先定為十天,趙鎧一聽自己兒子所言句句不離《孫子兵法》看來自己兒子真的是得了甄先生教導心智大開啊!(其實是趙武為了能夠不被他們發現自己年齡與心智的差異太大,故意找些兵法搪塞之言,,,)張褚聽完也是領命,畢竟這打探訊息也是他拿手好戲。

第三就是人和,出兵打仗乃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將士上下一心才能令行禁止,旗開得勝,所以還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