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此時的洛陽官場跟一開始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人心穩定了。

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公孫瓚的投降,讓朝廷實力空前強大,並且因為之前攻打鮮卑的事兒,現在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剩下的了不起就是南征而已了。

其次就是五世三公的楊家站出來,控制住了朝堂。有楊家這種龐然大物頂在最前面,其他人倒也心安理得的當差吃餉。

最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形勢一片大好,說不定三年五載的,天下就能穩定下來。而且從名義上來說,不管是曹操、袁紹等人,還是劉備也好,都是大漢的臣子。

如今楊家旗幟鮮明的支援劉協,其實賭的就是下面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們,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越過劉協,僭越稱帝。只要大義在手,總有操作的空間。

世家大族不想看到劉漢三興是真的,楊家也是如此。但楊家的腦回路比較奇特,他們覺得此時跟光武時又不一樣。光武時是大漢都沒了,被新朝給取而代之了,而後光武中興,再造乾坤,續上了大漢國祚。

但是眼下大漢國祚仍在,只要幫劉協把這天下治理好,那還算什麼三興大漢?這不還是在“第二興”裡呢嗎?

你要說楊家沒有戰略眼光?其實不然,畢竟是五世三公,戰略眼光還是有的。只不過楊家比較自信,覺得可以靠著手裡的這些牌,幫著劉協中興大漢。

楊家。

楊家內部有自己的族學,族中小輩從小就會進入族學學習,再等到十來歲的時候,要是沒有什麼讀書的天賦,就會送去習武,等到十五六歲了習武也沒有天賦的話,那就放出去管理各地莊園、田產、店鋪之類的。

總之,只要你姓楊,不是個腦癱兒,這輩子一定有個還不錯的出路。

同時,這樣的培養模式,也使得楊家每一代都能出現扛鼎之人。

開春正是族學開學的日子,楊家對這件事很是重視,幾乎家裡的重要人物都會露面。其中就包括楊彪、楊修父子二人。

“曹孟德那裡如何?是否願意歸順朝廷?”楊彪看著族學門口熱鬧的情況,低聲問一旁的兒子。

楊修聞言搖搖頭:“他還在猶豫。而且最近袁本初也在接觸曹操,跟兒子之前預想的一樣,袁本初想要聯合曹操。”

在曹操和袁紹如何行動這件事上,楊修和荀彧的判斷基本上差不多。他也意識到,曹操除了倒向朝廷之外,還有跟袁紹結盟的可能。

“這沒什麼意外地,不過曹操這個人還是心向漢室的,可以爭取。”楊彪對此也不意外。

“話雖如此,但如今曹操得了中原世家的鼎力支援,有些事情不是他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楊修回了一句,然後道:“讓他倒向朝廷的機率很小,吾等還是要早做準備才是。”

楊彪眼睛微眯,心裡盤算了一圈之後,道:“明日派人去成都,做出要跟成都示好的態勢。讓曹操那邊知道。”

“這是?”楊修聞言一愣:“這恐怕很難讓人信服。”

楊修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想透過這一手達成戰略威脅,說白了就是告訴曹操、袁紹等人,不倒向洛陽的話,那洛陽就跟成都聯手,到時候你們都得死。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洛陽和成都很難聯手,這事兒也許成都是持友好態度的,但是洛陽肯定不會。因為一旦這麼做了,最好的結果也是漢王成為攝政王,最差的結果就不用說了。

劉協不會答應,楊家也接受不了。

楊彪聞言笑了笑道:“是很難讓人信服,但如今這個情況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是嗎?”

楊修聞言一怔。

楊彪繼續說道:“你知道這事兒不可能,曹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