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釋疑解惑(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一聲“好!”,叫得喬明心驚肉跳。
卻見那王老師,滿臉的欣喜,並無任何不快之意,才算是稍稍的放下些心來。
不錯!
你們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被資訊化、智慧化,替代了一切思考。
你小子卻還能夠認真去學習和了解國學傳統。
而且,居然還能夠幾句話,馬馬虎虎,講清楚那儒釋道的思想梗概。
……還真讓我有點意外。
不過呢……
這話鋒一轉,喬明便又有些緊張。
王老師倒是毫不在意,挪動著肥胖的身軀靠過來。
一把攬過喬明的肩膀,親熱得一批。
來來來,既如此,我便給你好好講講……
其實,我們這個民族,文明的概念,要分階段和維度來看。
說出這樣的話來,王老師像是換了一個人。
語氣間,盡是鄭重。
彷彿在討論一個,極嚴肅的學術問題。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所講的“華夏文明”,其實是四千到五千年前的“大洪水”往後算起的。
為什麼呢?
因為從歷史和考古的角度來說,要講究一個證據。
而現有已知的遺址、文獻,能夠佐證的文明歷史。
也就只能追溯到這個時期。
這以前的遺蹟和文獻,也許是因為那“大洪水”,又抑或是其他的什麼浩劫,大部被毀去。
變得無證可尋,撲朔迷離。
而這一時期的萬千景象,往往以神話的形式出現。
經歷幾千年的時光長河,口口相傳,呈現在當今世人面前。
這一時期,往往被稱為“上古神話時期”,也叫“中華時代”。
在道教的描述中,被劃定為“龍漢時期”。
在這個已然無從考證的時代裡。
宇宙初開,天地萬物初分,靈氣充盈。
天地萬物,在那靈氣滋養之下,分化繁榮,不斷進化。
其中,就產生了一種偉大的生物——龍。
當然,還包括其他的神獸,比如朱雀、玄武。
一部分龍再次進化,產生靈智,甚至幻化為人形,而這些幻化人形的祖龍,就是最早的一批古神。
比如女媧、伏羲。
所以,在那上古中華時代,是人、神共存的天地二元系統。
華夏的祖先們,是能夠溝通天地的人。
後世,稱之為“巫”。
你看這“巫”字,出自象形,人立於天地間也。
以大洪水為代表的恐怖劫難之後,萬物湮滅。
倖存的夏后氏,在封地殘存血脈基礎上,重新繁衍出新的社會結構。
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天、地、人,三元的“人本文明”。
控制和執行社會的人,從可以溝通天地的“巫級”生命,變成了普通的人級。
自此,幾千年下來,逐漸發展成為,現在我們說講的“華夏文明”。
這就是我們現在,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的道理。
王老師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
不管這故事,是不是這胖道士的一人之見,聽起來,倒是頭頭是道,引人入勝。
而喬明,也是不知不覺地,給帶入到了,一個神秘宏大的,史前世界中來。
後世的“華夏文明”,以禮樂為制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神話為源泉。
跨越漫長的歷史長河,延續至今。
已然成為當今人類,唯一一個,自上古以來,悠悠數千年,仍未消亡,從未斷代的偉大文明瞭。
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