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陰霾雖已不再如初期那般濃重,但北瀾城的重建之路依舊漫長而艱辛。林萌深知,要想讓這座城市真正復甦,走向繁榮,教育是根基。在北瀾城的臨時指揮部裡,林萌坐在堆滿檔案的桌前,目光堅定地看著牆上掛著的城市規劃圖,心中默默勾勒著未來的教育藍圖。

“末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知識的力量永遠不會改變。我們要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的人才,讓北瀾城乃至整個世界,都能在知識的滋養下重煥生機。”林萌輕聲呢喃,彷彿在給自己打氣,又像是在向這個世界宣告她的決心。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林萌著手建立新的教育體系時,重重困難如同潮水般向她湧來。首先面臨的就是師資匱乏的問題。在末世的殘酷洗禮下,許多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或在災難中喪生,或為了生存四處奔波,能夠投身教育事業的人少之又少。

林萌開始四處打聽,尋找那些可能成為教師的倖存者。她派遣手下的得力干將,在北瀾城的各個角落張貼招募教師的告示,上面詳細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師的職責和待遇。然而,幾天過去了,前來應聘的人寥寥無幾。

好不容易等來幾位應聘者,面試過程卻讓林萌大失所望。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自稱曾經是大學教授,可當林萌詢問他對末世教育的看法時,他卻連連搖頭,抱怨道:“現在這個世道,能活著就不錯了,還談什麼教育?孩子們跟著父母學些生存技能就行了,讀書識字有什麼用?”林萌耐心地向他解釋教育對於未來的重要性,可老者只是敷衍地點點頭,顯然並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還有一位年輕的女子,看起來很有活力,但當得知教師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的付出和耐心時,她猶豫了。“我自己都還在為生計發愁,哪有那麼多精力去教孩子們?而且,這裡的條件這麼艱苦,我……”女子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和擔憂。

除了師資匱乏,教材的嚴重不足也讓林萌頭疼不已。圖書館在末世的混亂中被洗劫一空,大部分書籍都已損毀或丟失。想要找到適合末世孩子學習的教材,簡直是大海撈針。

林萌決定組織人員編寫適合末世的教材。她召集了一群曾經從事教育、文化工作的倖存者,在一間臨時搭建的教室裡召開了教材編寫會議。

“我們要編寫的教材,必須緊密結合末世的實際情況。既要教授孩子們基礎知識,如語文、數學、科學,也要讓他們掌握生存技能,瞭解末世的生態環境和變異生物。”林萌站在講臺上,認真地向大家闡述著自己的想法。

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皺著眉頭說:“可是,編寫教材談何容易?我們沒有參考資料,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而且,編寫出來的教材能不能被孩子們接受,也是個問題。”

林萌微笑著鼓勵他:“大家不要灰心,我們雖然面臨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參考資料,我們就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經驗;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們就先列出大綱,逐步完善。至於孩子們能否接受,我們可以在編寫過程中多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林萌的鼓舞下,大家開始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回憶語文教材中的經典文章,有人整理數學的基礎知識,還有人研究末世的生存技能和生態環境。然而,編寫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由於缺乏資料,很多內容只能靠大家的模糊記憶,導致編寫出來的初稿漏洞百出。

就在林萌為教材編寫的事情焦頭爛額時,又一個難題接踵而至。那些好不容易動員起來的有知識的倖存者,部分人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消極應對。

有一位名叫張強的年輕人,曾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林萌邀請他擔任計算機課程的教師,他勉強答應了。但在準備課程的過程中,他總是敷衍了事,不是遲到早退,就是找各種藉口推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