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有一句諺語,叫做:單獨領兵在外的將領是不可控的!

此時的王繼榮便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諺語。

李自成給他的命令是:

募十萬兵、十萬糧,封鎖北京城,等待大軍合圍。

李自成這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王繼榮把兵和糧都搶購瞭然後去北京城下紮營等著我就行。

你王繼榮唯一的任務就是多派一些斥候出去封鎖北京城的訊息通道。

至於說攻城那不是你一個人能幹的事兒,要等待左路和右路大軍全都到了之後再進行。

李自成這話說得夠明白吧,夠明白。

可是你到了王繼榮這裡就全都變了樣。

首先,李自成讓王繼榮把雪球滾到十萬人。

結果由於明軍太菜王繼榮一不小心滾到了十七萬人。

其次,軍師李巖已經幫王繼榮規劃好了。

他搶到的十萬石糧食剛好夠十萬大軍吃上兩個月。

不但王繼榮自己的部隊吃不了這麼多糧,還能給後來的部隊留點。

然而,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

王繼榮由於多募了七萬兵內心想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他希望透過戰爭消耗一部分士兵,以此來減輕對糧食的消耗。

第二,他手裡兵多後產生了一絲野望,認為自己有機會獨佔攻克大明京師的功勞。

於是乎,沈戰的遂發槍部隊便有了充分的發揮空間。

沈戰是真敢殺,王繼榮是真敢送。

這兄弟倆合力造就了錦衣衛當眾收割人頭的名場面。

至於說王繼榮軍師出的餿主意,純就是他瑪德扯淡。

人家沈戰的遂發槍是用大明工部的最高工藝製造的,根本就不存在打幾槍槍管便無法使用的限制。

再說士兵載彈量的問題。

沒有紙殼子彈的火槍兵載彈量確實不高。

但是沈戰的部隊全員攜帶定裝紙殼子彈,每名士兵最多可以攜帶50發子彈。

1200名遂發槍手的載彈總量是6萬發。

這些子彈差不多能擊斃一萬名敵人。

要是再加上四百名連弩手的殺傷力,農民軍沒有個條左右的人命根本就不夠送。

王繼榮想用兩個三千人方陣堆死沈戰,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衝啊!”

“殺呀!”

農民軍的八號方陣如飛蛾撲火般衝向永定門下的錦衣衛。

不衝不行,督戰隊提著明晃晃的大刀在身後跟著,回頭立馬就會被砍死。

“砰!砰!砰!”

一輪齊射倒下去八九十人。

降兵和流民手裡可沒那麼多的盾牌,甲冑更是寥寥無幾,他們完全是用血肉之軀在硬抗子彈。

永定門的城牆上。

看著第二個流賊軍方陣如割麥子般一排排地倒下去,史可法開口了。

“陛下,時機已完全成熟,可以發起總攻了!”

崇禎激動得渾身顫抖,總攻這個詞兒對他來說太夢幻了。

“全憑愛卿做主!”

史可法獲得授權後立刻下達出擊的命令。

“黃得功將軍率2000精騎出廣渠門。

王之心都督率2000東廠番子出廣渠門。

馬化豹總兵率5000精騎出廣寧門。

8000遂發槍部隊分別出左安門和右安門。

全軍出擊!”

“喏!”得到命令的將領跪了一地。

屬於大明的反擊戰開始了。

整個京師只有9000正規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