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給沈戰講述黃得功的失敗過程。

“黃得功率十萬明軍入浙江平叛。

浙黨支援的地主武裝接近三萬人。

黃得功前兩次大戰斬殺一萬七千多叛軍。

叛軍退守浙南,黃得功打算一鼓作氣將對方殲滅。

就在雙方第三次大會戰之時,左良玉父子斜插到黃得功的背後。

若是讓左良玉父子截斷了北返的退路這黃得功必死無疑。

於是黃得功果斷選擇了撤退。

雙方激戰三天三夜。

黃得功終因兵少而不敵,損兵六萬後敗走南直隸。

如此,黃得功的總兵力從十六萬下降到十萬。

他除了在南直隸龜守不出外無太好的辦法。

不過以屬下來看黃得功能守住南直隸半年都算天大的本事了。

那左良玉已經……”

“已經在大肆擴軍對吧?”沈戰問道。

宋獻策無奈,這是阻止不了的事情。

“是啊,東林黨、楚黨、浙黨同時出錢。

左良玉已擴軍到四十萬人。

且這廝雞賊地退出了湖廣戰場。

這樣他就可以專心攻打南直隸。

而黃得功能用於南直隸防守的兵實際上只有七萬。

其餘的兵還要守護大運河沿線的安全。

七萬對四十萬,屬下實在想不到黃得功能贏的可能!”

“陛下糊塗啊!”沈戰鬱悶地砸著手掌。

如果崇禎不三番四次催促黃得功進兵。

那麼他就不會折掉這六萬兵。

有了這些兵在手黃得功守住一個南直隸大有希望。

現在一切都jb完犢子了。

左良玉和左夢庚父子以五倍多的兵力進攻南直隸。

南直隸半年之內必失!

“本都督都瞭解了,軍師下去休息吧!”沈戰平靜地說道。

事情發展到這裡已經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了。

在多爾袞正式抵達通州城之前,沈戰下定了一個決心。

他要親自率軍出征南直隸。

這裡要注意,沈戰只想保下南直隸,而不是整個南方。

大明真正的敵人始終都在北方。

沈戰不可能在南方耗費太多的精力。

大明的南直隸相當於後世的江蘇+安徽+上海。

上海的面積小暫且不提。

江蘇和安徽無論在哪個朝代那都是產糧大省。

由這兩個省合併起來的南直隸糧食產量穩居大明十五個省的首位。

一個南直隸能養活7500萬張嘴。

沈戰實在是捨不得這個大明第一糧倉。

這是沈戰出兵的第一個原因。

而迫使沈戰出兵的第二個原因便是南京城。

南京城的政治價值極大,它可是六朝古都。

這六朝分別是:

東吳

東晉

南宋

南齊

南梁

南陳

一旦讓左良玉的大軍佔了南京城。

那麼士大夫集團立刻就可以推一位大明的藩王上位。

這原本歷史中的南明不就有了嘛。

北明和南明同時存在也不是多麼離譜的事情。

【大明皇帝昏庸,背棄祖制,數典忘祖!】

【士大夫集團撥亂反正推舉藩王取而代之!】

【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大明千秋萬代(讓鐵三角集團繼續斂財)!】

這個藉口夠不夠充分?

至於說藩王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