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戰在給多爾袞的書信中提到了以糧食換優質戰馬的事情。

他定下的交換價格是一匹優質戰馬=三千斤糧食。

多爾袞思考過後竟然同意了。

他決定拿出一千匹戰馬跟沈戰換三百萬斤糧食。

多爾袞為什麼會做出這個決定?

答案是他真的需要。

清軍連人帶馬每天要消耗掉十五萬斤糧食。

三百萬斤糧食剛好夠多爾袞的大軍吃上二十天。

二十天,多爾袞可以把剩下的人馬完好無損地帶回盛京。

既然決定了不再打下去,那就用平和的方式來解決糧食問題。

蒙古大草原此時還掌握在滿清的手中。

一千匹戰馬而已,他多爾袞出得起。

在馬、牛、羊這些東西上多爾袞很豪橫。

怎麼形容呢,就跟沈戰在金銀上那麼豪橫。

軍糧的問題解決了。

英俄爾岱再也不用費勁巴力地從盛京給多爾袞運糧了。

沈戰:要不咋說出門靠朋友呢!

你們多了我沈戰這個朋友,吃飯的問題立馬就解決了。

這交易做得不香嗎?

多爾袞:我謝謝你啊!

多爾袞之所以會妥協是因為沈戰提到的第二件事情太致命了。

這簡直打在了滿清政權的七寸上。

沈戰在書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是這樣的:

【大明萬里之外有國曰秘魯!】

【秘魯盛產一種作物名曰土豆!】

【土豆在秘魯畝產可達三千斤,秘魯國從不缺糧!】

【然大明寒冷,土豆在此地畝產僅為千斤左右!】

【現如今得土豆種子者得天下!】

【吾願以十萬斤土豆種子換取一千匹優質戰馬!】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切莫自誤!】

此時的南美洲有沒有秘魯這個國家沈戰壓根就不清楚。

反正土豆就是從那個地方傳入大明的。

沈戰瞎掰多爾袞也無從考證。

關鍵還是事情本身的戰略意義。

沈戰:多爾袞啊,秘魯國那個土豆老牛逼了!

人家秘魯的土豆畝產三千斤。

那地方的人就不知道飢餓為何物。

雖然土豆在寒冷的大明畝產只有千斤。

但是跟現如今平均兩百斤畝產的作物相比較。

這土豆也算得上是個神器了吧。

你們滿清要是得到了土豆種子。

是不是再也不用為了吃飯發愁了,而且還可以大力發展人口。

我現在願意拿出十萬斤土豆種子跟你換一千匹優質戰馬。

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我勸你珍惜點。

要是耽誤了滿清的國運別怪我沒提醒過你。

多爾袞感覺沈戰這個人太可怕了。

雖然他在信裡的口氣總是玩世不恭。

但提到的事情卻總能打在多爾袞的命門上。

畝產千斤的糧食作物,還能扛住嚴寒。

這要是讓滿清得到了它多爾袞今後還買個嘚兒的高價糧食。

那糧食不得吃不完的吃啊!

多爾袞有一種預感,這次沈戰沒騙他。

土豆那玩意他聽說過,明朝人管它叫洋芋。

明朝之所以沒有普及是因為他們也剛剛得到。

看來這個雞賊的沈戰已經把土豆研究明白了。

更為重要的是沈戰手裡有大量的種子。

話說沈戰的土豆種子從何而來?

答案是這玩意在系統商城裡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