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漢中?聽到這個問題,朱慈炤真恨不得痛痛快快噴崇禎大帝兩句。

不是被逼的沒辦法了,誰願意去漢中就藩。

我去上代漢王的首封之地,雲南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四季如春。

極負盛名的‘春城’它不香嗎,如果不是你們把漢家江山搞得快亡國滅種了,我吃飽了撐的啊天天跟你們這幫無聊透頂的人玩宮鬥。

父子相疑、猜忌叢生,弄不好一會都要上鬼谷子了。

朱慈炤嘆了口氣,硬著頭皮答道:“祖宗家法,京畿之地不能封王,東南富庶之地也不能封王建藩。

其他的好地方,成都、西安等大城早被其他宗藩佔了。河南、湖廣到處都是農民軍;清軍入關劫掠,能向南深入到山東。

那兒臣還能去哪,漢中四面都是山,易守難攻,好歹還安全些。

雖然瑞王叔祖覺得漢中同樣危如累卵,但兒臣覺得還能守一守。實在不行,鑽進山裡遊擊流竄,多半也能保得性命。”

崇禎聞言,連連點頭稱讚:“我兒有膽識,回頭我讓禮部發文,去問問瑞王肯不肯移藩。”

朱慈炤聽到這話,喜形於色,嘴上忙不迭地連連謝恩,心中卻立即便警醒起來,今天的第二場言語交鋒開始了。

崇禎是喜怒不形於色,心中卻極為得意:

‘這孩子雖然極為聰穎,但到底年輕識淺。封地我可以給你定下來,我也可以促成瑞王移藩。

但你想離開京師去就藩?在滅掉東虜、掃清流寇之前,你就快省省吧。

先有唐肅宗靈武即位,後有靖康之變趙構力挽狂瀾,我怎麼可能放一個親王離開京師呢。

你說的選擇漢中就藩的原因,我也同樣不信。但正面問你肯定也不說真話,看我給你上上鬼谷子的‘反應’、‘飛箝’之術。

《鬼谷子》你應該還沒有讀過吧,就算讀過你也讀不懂。今天非把你有沒有心懷怨懟試出來。‘

一念及此,崇禎和顏悅色地問道:”炤兒,那你說西北的流寇當如何平定?”

“朝廷大事,非兒臣所能置喙。”

“是朕讓你說的,你儘管直言。諸皇子之中,數你最是聰慧靈秀,也是你最好讀書。你儘管講來,便是說錯了,朕也恕你無罪。”

今天朱慈炤受的誇獎有點多,如今父皇又稱自己在諸皇子中最是聰慧靈秀,不禁喜上眉梢,飄飄然起來。

但得意歸得意,卻終歸沒有忘形,朱慈炤轉頭看看王承恩,再看看王德化,眼神中充滿了顧慮。

崇禎將朱慈炤的小動作盡收眼底,笑著保證道:”放心吧,他們兩個口風很嚴,今天說的話,一個字都不會傳到外面去,更不會被言官知道。”

有了保證,朱慈炤喝了口茶,清清嗓子,滔滔不絕地議論起來:“兒臣以為,要想平定農民軍,當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

只是要稍作調整,李自成、張獻忠最常用的就是‘以走制敵’。

打不過,他們就四處亂竄,所以才被稱為流寇。尤其是往深山裡一鑽,讓官軍上哪裡抓他們去。

我們十面張網,但不以剿滅為目的,而是把他們都往中原驅趕。

等把他們都圍到中原,再分化打壓。比如招降張獻忠、羅汝才等人,然後許以高官厚祿、驅狼吞虎,讓他們去火併李自成。

崇禎差點被逗樂了:‘這真是一知半解,紙上談兵。不知道從哪裡聽了些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說,稍加改動,就敢在君前賣弄了。

鬼谷子飛箝之術: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