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大軍斷後的統帥是大將張遼,字文遠,幷州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張遼年少時曾擔任郡吏,後被幷州刺史丁原看中,因其勇武過人被召為從事,並派往京都。

何進派他到河北招募士兵,他率領一千多人返回時,何進已被殺,隨後他帶著士兵歸附董卓。董卓死後,他又率軍歸附溫侯呂布。

呂布死後又投降了,跟隨了曹操。此人也是一員一流武將,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個人勇武,都是頂尖的。奈何命不好,所跟隨的主公都沒幾個正經人。

董卓得知徐榮兵敗以後,倉皇出逃,設定了最後一道防線,就是讓自己大將張遼斷後。

這道防線有精銳西涼騎兵三萬,步卒一萬。將領有胡珍、樊稠、還有陷陣營高順。

啊,對了,董大頭還給張遼派了個謀士,董卓甚是不喜,就是賈詡。

張遼斷後大軍可謂陣容豪華,兵精將勇,死死擋住了劉虞騎兵的衝擊。

劉虞那西拼八湊的七千騎兵,對上張遼四萬大軍的阻擋,豈不是以卵擊石。

當劉虞認識到自己已經無法救出陛下時,已經晚了。自己頭腦發熱,幾輪衝鋒下來,已損失半數兵馬,更糟糕的是,四面八方全是敵軍,好似是被張遼大軍包圍了。

劉虞帶領剩下的四千騎兵逃至一處山頭,眾人已經人困馬乏,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實在是無力再戰。在二把刀謀士魏攸的建議下,劉虞大軍下馬步行,潛入山中躲藏。

張遼騎兵無法上山作戰,只好派出胡珍帶領七千騎兵,將孤山團團圍住,不斷巡邏遊走,欲要困死劉虞。

劉虞及麾下兵馬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也被包了餃子,一時半會是逃不出去了。老頭直到這會還認為自己沒錯,自己做的是忠君愛國的義舉。

老頭一邊啃著鮮于輔遞過來的麥餅,一邊喝著閻柔就囊裡的米酒,還在不停跟為其包紮傷口的魏攸等人絮叨:“我乃漢室宗親,我老劉家世代忠良,滿門忠烈,豈能置陛下安慰於不顧。

只可惜啊,我那逆子劉華,還有他手下那幫蠢材,只知道救援洛陽百姓,卻不肯為陛下赴死,當真是不忠不孝,該打”。

劉虞絮叨半天,無人應答,大家都垂頭喪氣,甚是憂心,不知能不能度過此劫。此時,劉虞才知道自己處境已十分危險,弄不好今天老命要搭在這裡。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作為一州刺史的劉虞知道大軍士氣的重要性,這才想起自家孽子來,又安慰大家:“諸君勿要憂愁,我兒劉華甚是孝順,手中有數萬大軍,定會來救。”

眾人又是一陣無語,您剛才還罵人家逆子,這轉眼又說人家孝順,主公,你這臉皮是越來越厚,雙標也太顯眼了吧。

果然,時間不長,眾人就感到大地震顫,隆隆的馬蹄聲自洛陽方向傳來,定是劉華騎兵來援無疑了。

老頭瞬間又來了精神,伸著脖子開始嚷嚷:“逆子,孽障,定是昨晚貪睡,剛剛睡醒,這才想起你老爹。可憐你老爹我忠君愛國,風餐露宿,你個小兔崽子一夜睡得香甜,嗚嗚”。

老頭那是越說越委屈,得知兒子來救,不知是因為激動還是生氣,反正是心裡發酸。身後終將趕緊安慰,也都有了底氣。

當劉華按照千機衛指引,帶領援軍趕到時,只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頭一震。

張遼早已擺開了森嚴的軍陣,騎兵們排列得整整齊齊,宛如一道鋼鐵長城,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

張遼與樊稠各領一萬騎兵,分居兩翼,高順則帶著他那赫赫有名的八百陷陣營以及一萬步卒,位於軍陣中央,嚴陣以待。

而胡軫領七千騎兵牢牢地堵住了山頭上劉虞的退路,以防其趁機突圍。

劉華騎在高頭大馬上,哪能不知道張遼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