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射進窗稜,李墨曜揉了揉眼睛,打著長長的哈欠坐起。

昨天晚上思慮過甚,一整晚都沒睡好,想著昨天與賈銘章的約定,他不得不起身穿好衣服前往眾誠廠。

不到十分鐘的路上,他總結了昨晚的得失。

很顯然,江瑜然很忌憚自己去見謝嚮明,那人雖然是她的老公公,但也算得上是藍景的金主啊,為什麼提到謝董事長讓她如觸禁臠呢?這裡面肯定有藍景的內部原因,但聽江瑜然昨晚的口氣,顯然又不止於此。是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

從歷史上看,誰抓住了未來誰就能一躍而起,英國抓住了屬於當時“未來產業”的蒸汽機,美國抓住了電力、計算機和通訊,如今肯定是要抓智慧化。這本身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但在核心被抓在別人手裡的前提下,一家小公司能做到的不是去想辦法做原創,那是不現實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模式。

工商民於一體的高融合性社群模式肯定錯不了,這是怎麼看都只有利處沒有弊端的,如果硬要說弊端,那就是會衝擊到現行的企業平臺,但就算不這樣做就不會受到衝擊了嗎?

目前的戰略新興產業是以工業40為核心要素為產品的產業,代表著當下的生產力,那麼……

短短十分鐘,李墨曜被自己的想法給驚到了,他意識到自己“錯”在哪兒了。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事物是永恆運動和不斷變化的。河流的水流不息,當人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時,所接觸的水已經不是第一次的水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確實“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其延伸觀點為“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種看似延伸的說法卻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是錯誤的。從而匯出的結論是,“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謬論。”

同樣,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悟出這個道理,並且能理解它,於是在別人眼裡自己就是那個在真理之上又多走了一步的人。也無怪乎江瑜然會有那樣激烈的反應,正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你的老公公不知道比你高明多少嘍。

一路上的反思結果就是:沒有反思。

李墨曜總結出,自己的著眼點不是現在,而是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應該是以工業50的核心要素為產品的產業。產業的核心當然是人。這個概念他在德國學過,沒想到競爭不知不覺間已經植根到了思維底層,這說明這條思路從根本上是正確的。以全人類各民族文化知識智慧為基礎素材,最終實現有創無類,使得人人可以藉助並使用網際網路創作物質和精神作品,分享人類創作,共享人類智慧,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天吶!這是什麼……”

李墨曜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他的大腦就像被倒扣在一座大鐘裡,然後外面有個小和尚輪著鍾錘“咣咣”地敲擊著,他一邊走一邊被“嗡嗡”的大腦攪得渾渾然,一時間他把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政治課都翻了出來,那些當初極不情願背下來的文欄位落,一條條的清晰的躍入腦海,那個被理想主義者唸了幾十年的詞差一點兒就脫口而出了。

翻滾著……不斷的翻滾著,一直走到眾誠廠的大門口他還不敢相信是真的。技術的確會推動時代的變革,可變著變著,居然變到這裡來了,原來真理一直都在,只不過太多的人看不見而已……

“呃……你好……”

一個挺高的大個子,晃著圓圓的腦袋試探著在向他打招呼,被自己腦海裡的想法攪動得七葷八素的李墨曜仍然暈乎乎的,他有些不認識眼前的人,但對方顯然是認識他的。

“哦,那天面試……”

大個子似乎是個應屆畢業生,他張開五指笑吟吟地打著招呼,說起話來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

“哦哦,想起來了,東北科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