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滴水湖畔,倒映著藍天白雲與周圍建築的輪廓,今天的天氣比先前好,久違的陽光終於從雲層裡射出,偶爾有幾隻水鳥掠過水麵,留下一串漣漪。

程新雪辦公室的窗戶正對著滴水湖,偶爾沉悶的時候抬眼看一看窗外的景物就能讓心情舒緩許多,她剛剛籤批過幾條oa,眼睛有點兒發酸,於是她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這時響起一陣敲門聲。

“進來。”

程新雪重新把眼鏡架回到鼻樑上,工作二十年,程新雪一直像一臺精密的鐘表,每天的時間安排都很緊湊,一會兒她把一個新的構想和商家進行高談,那個年輕人應該快來了吧。

出人意料的是,進來的並不是約好的商家。

“路處長?找我有何貴幹?”程新雪顯得有些意外。

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落入程新雪的視線。他身姿挺拔而不失沉穩,歲月似乎在他身上雕琢出了更加深邃的輪廓。頭髮雖已略顯斑白,但經過精心打理,顯得整潔而有型,鼻樑上的眼鏡更顯露出一種學者的氣質。

“這麼多年關係了,沒人的時候就別稱職位了。”

這位路處長倒不客氣,很隨意地坐在待客的沙發上。

“可現在是工作時間呀,你有事?”程新雪靠在椅子上,端莊而嚴肅。

“有事,是為那個高融合社群的專案而來的,我們的評估結果出來了,高融合社群的綠色環保理念非常符合我處的專案規劃,但如果報上去顯然很難透過,你怎麼處理房價的問題?”

“可以透過人才公寓政策。”程新雪不假思索地說。

“但這裡是滬上,地皮很貴,造價也很貴,如果放在以前我敢肯定有一百家房企會爭相競標這個專案,但現在不行了,房價雖然沒有斷崖式的下降,但房企能保住自身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即使是臨港土地也很緊張了。”

路揚,規劃和自然資源處處長,程新雪的老熟人,當年一力促成ass公司與liair的合作,雖然是公務人員,但路揚是學者型公務員,二十年前就參加過機器人世界盃大賽,他很懂行。

“可如果推動的話,肯定會有人承建吧。”程新雪早已過了年輕氣盛的年紀,雖然比路揚小三歲,但睿智與沉靜已經寫在臉上了,所以她能當管理者,而路揚只能負責具體專案。

路揚點點頭:“沒錯,如果硬推的話,但強扭的瓜不甜,所以我遲遲沒打報告的原因就是想再深入做一下調查,看看這件事能否真正的在臨港落實。”

程新雪點點頭:“這是一個負責的人應該想到的,不過既然來了不如再等一等,我約的人快到了,聽聽他的建議再走也不遲。”

“約的誰?”

“李墨曜。”

“哦,就是工先鋒的李墨曜。”

“正是。”

路揚點了點頭:“江倫和於時都提過這個人,早就想見見他了,沒想到這麼巧。”

“也不算巧吧,這個概念還是他提出來的呢。”

“原來如此……”路揚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然後重重地靠在了沙發椅背上。

……

……

從網約車上下來,李墨曜直奔管委會大樓。無人車雖然方便,但奈何太慢,不能滿足靈活交通的要求,他這個搞工業智慧化的有的時候不得不感慨還是和人打交道方便呀。

今天他首先要去管委會,然後去拜訪liair的副總裁於時,如果方便的話他還想去ass公司碰碰運氣。

“姓名。”

大門崗有一位保安,這不禁讓他想起了幾次三番和保安之間發生的故事。

“李墨曜。”

“進去吧。”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