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教育改革。
將是千年所未有之大變局。
自從漢朝獨尊儒術之後,已經快2000年的時間了,還是第1次有人敢於做出這樣的舉措。
在場的那些文官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這個事情做成了,那不僅僅是青史留名的問題。
而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他們的名字都會顯得特別閃耀。
並且他們覺得朱慈烺一定會成功。
所以大家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
禮部尚書施邦曜往前一步說道:“陛下真乃千古明君,功比古之堯舜。不過現在要大範圍的推行這些教育內容,卻一下子沒有那麼多相應的教學人員啊!”
朱慈烺:“這個問題說的正好,既然大家對剛才的事情沒有異議,那麼接下來就要說到這個教學人員的問題了,各位愛卿可有什麼好主意?”
範景文:“此乃關乎江山社稷的千古大事,臣以為可以由朝廷釋出公告,召集有相關才能的人來進行考核,合格者方可擔任教學任務。”
李邦華:“首輔大人言之有理,臣以為這個方法確實可行,藍田隱璧,滄海遺珠,埋沒在民間的各類人才,應該也有不少。
相信有了能夠為朝廷效力的機會,同時還可以光宗耀祖,將來又可以教匯出很多的學生,肯定有很多人都是樂意的。”
刑部尚書孟兆祥:“這個辦法確實不錯,但是那些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就這麼去擔任教學任務的話,是否有欠妥當?”
工部尚書王家彥:“陛下剛才說了要改革教學內容,那自然就會有相應的教材與書籍。以教學內容和相關的書籍為衡量標準,這樣選出來的人員,其水平應該不會相差太大。”
施邦曜:“王大人所說在理,關鍵在於這個標準該怎麼制定?又怎麼保證這個標準的公平和公正性?”
戶部尚書凌義渠:“確實有著很多的問題和不確定性,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召集相關的人手,先把教材的內容給整理出來?
有了統一的教材之後,到時候所有選拔出來的相關人員,讓他們根據教材內容學習一番,然後再進行二次考核,那應該就更為穩妥了。”
大理寺卿馬世奇:“凌大人言之有理,其他幾位大人所說也都不錯,把這些舉措綜合起來,那應該可以形成一套比較有效的選拔機制了。”
範景文:“馬大人所言不錯,正所謂一人計短,眾人之計長。剛才大家所說的各種舉措,相互綜合串聯起來,應該能有不錯的效果……”
那些文臣議論紛紛,一個比一個積極。
代表武將的秦良玉,則是默默的聽著這一切。
因為大部分武將和勳貴都不在京城。
對於教育改革這種事情,秦良玉實在是插不上話。
那就只能選擇旁觀了……
……
高坐皇位上的朱慈烺。
看著這些大臣說出來的建議,心裡默默的給他們點了一個贊。
雖然這些他都已經想到了,因為後世有的模板可以照葫蘆畫瓢。
但是這些古人,能夠這麼快想到有用的舉措。
這說明了這些傢伙都很聰明,腦子相當的靈活。
以前他們的智慧大都用在內鬥上了,現在用來幹實事的話,這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嘛。
接著各位大臣討論了一番。
朱慈烺最後才來做總結性發言:“各位愛卿皆是聰慧之輩,剛才你們說的建議和舉措都挺好,那就儘快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來。
同時趕緊組織人手,商討並制定第1版的教材內容。縣學的內容可以是最基礎最簡單的,到了府學和州學,教材內容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