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明末清初五大學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張世忠的問題。
朱舜水和他的朋友李飛道互相對視一眼,兩人都感覺此事一言難盡。
只因為這些和尚.怎麼看都顯得太過水了。
有好些個和尚在剛才的考核當中,竟然連一句佛經都無法背誦出來。
朱舜水對此實在是感到有些無語。
只能拱手說道:“張大人手段高明,在下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世忠嘿嘿一笑:“嘿嘿,這可不是我手段高明,我也是跟別人學的。那個傢伙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腦袋裡總會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朱兄以後說不定有機會見到他。”
朱舜水說道:“聽張大人這麼一說,我也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讓張大人如此推崇?”
張世忠接著道:“那個傢伙叫周文斌,不過他現在不在京師,應該是在河南一帶,前不久聽說他正準備帶人去少室山,估計那邊會有一場好戲可看了……”
朱舜水感慨道:“敢於帶人去少室山,看來這位周大人確實非同一般,光憑這份膽量就已經遠超過常人了。”
張世忠點頭應道:“確實,那個傢伙的膽子向來都很大。走吧,事情處理完了,我們也該下山了。
朝廷的糧食可不養閒人,得趕緊把這些和尚送去修水渠才行,我們皇上下令興修水利,這可是關乎到糧食生產的大事,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
之前一直沒開口的李飛道。
這個時候不禁感慨地說道:“陛下當真是高瞻遠矚,之前我真是讓人矇蔽了雙眼,竟然跟著那些傢伙胡言亂語。
別的不說,興修水利這個事情那絕對是大好事,我家在城外的那一片田地,今年的收成並沒有減產太多,就是因為有水渠可以引水過去灌溉。”
朱舜水也附和道:“這些年天災不斷,平時看起來沒那麼重要的水利工程,在這種乾旱之年就會顯得特別重要了。
並且大量招募流民興修水利,這還可以讓大家有了活路,使得地方穩定,減少了動亂因素,乃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山下村子的村長也跟著說道:“當今陛下真是萬古明君啊!就老漢我們所在的這個村子裡邊,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修水渠,可是沒錢沒糧也沒人,那怎麼修啊?
這一回好了,陛下讓人免費給我們修了水渠,村子裡面的田地,即使再遇到乾旱,那也可以繼續種莊稼,雖然比不上豐收年景,但是養活一個村的人應該問題不大……”
張世忠一臉自豪地說道:“那是當然了,陛下目光如炬,智慧如海,照著陛下的命令去做,那終歸是不會有錯的……”
……
幾人一邊熱絡地聊著,一邊緩緩下山。
後面計程車兵押著的那些和尚。
到了山下的時候,引起了眾多村民的圍觀。
不明情況的村民悄悄議論起來。
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張世忠聽到那些村民的議論聲。
對著村民們大聲說道:“這些和尚違抗聖旨,除了招搖撞騙之外,正事不幹,竟然連一句佛經都背不出來。
他們竟然違抗陛下的旨意,所以要將他們抓去修水渠,讓他們好好體驗一下民間疾苦。對了、他們背不出佛經的事情,你們的村長也都看到了的……”
和尚會不會背誦佛經,這個村民們其實並不太關心。
但是聽說這些人都要被抓去修水渠。
老百姓心裡都清楚這是實實在在的好事,所以那些老百姓紛紛開口表示支援。
張世忠對於村民們的反應很是滿意。
老村長則是跟村民們唾沫橫飛地,繪聲繪色地說起了他在寺廟裡面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