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收服李巖和袁宗第(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巖和袁宗第都沒有想到。
朱慈烺竟然想要大規模地興修水利。
他們原本還以為朱慈烺是想要讓人修補城牆,或者是修建各種防禦工事。
如果朱慈烺說的是真的。
那麼這就說明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第一,朱慈烺對京城保衛戰有著絕對的信心,有著足夠的把握擊敗李自成的大軍。
第二,這個年紀輕輕的皇帝,竟然還是一個願意幹實事,真心願意為老百姓著想的皇帝。
李巖感慨道:“自崇禎元年起,陝西、河南等地連續多年發生大旱,導致赤地千里,百姓流離失所,最終因饑荒和疾病大量死亡。
並且旱災一直都存在,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消失過,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也正是因為旱災不斷,導致糧食顆粒無收,無數的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才會有了那麼多的義軍。
而每當大旱之年,往往會伴隨著蝗災,自崇禎元年至崇禎十四年,陝西、河南、河北等地連年發生大規模的蝗災,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百姓饑荒嚴重。
而在崇禎五年與崇禎十二年,長江流域各地區發生嚴重水災。其他小規模的水災,那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有。
陛下認為新修水利,能夠對抗這麼大規模的災害嗎?我很敬佩陛下的做法,但是這種方法效果實在是很有限啊!”
朱慈烺從容說道:“剛才朕就說到過朕其實很窮,那可不是騙你們的。在朕造反登基之前,國庫裡是一兩銀子都沒有,內帑也僅僅是有10多萬的銀子。
但是朕知道哪裡有銀子,自然就有辦法把銀子搞到手。就在朕造反的當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差不多有八成左右都被抄家滅族了。
你知道從那些官員的家裡面朕抄出來了多少銀子嗎?8000 萬兩,整整有 8000 多萬兩銀子啊!有了這麼多的銀子之後,朕就可以拿出一大筆銀子來。
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發動更多的老百姓來一起興修水利。銀子可以直接發給老百姓當工錢,也可以買成糧食發放給他們,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願意幹這份活的。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有了大量的勞動力之後。興修水利的總規模,自然也會變得非常大。大規模的各種水利工程和水利設施,在大範圍的旱災和水災面前,肯定是能夠起到不少作用的……”
李巖聽聞,心中甚是佩服:“原來陛下早就有了通盤的計劃,陛下高明。”
朱慈烺趁熱打鐵:“既然知道朕很高明,那你們願不願意跟朕一起重塑山河?”
李巖確實很心動了,但是他並沒有立刻答應為朱慈烺效力。
而是先看了一眼袁宗第……
……
李巖轉頭看向側邊的時候。
袁宗第也剛好轉頭看向了李巖。
兩者本來就是熟人,此刻都從對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對方心裡的想法。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
李巖和袁宗第雖然是今天才被俘虜過來的。
但是不論是戰場上明軍展現出來的實力和手段,還是朱慈烺剛才說的這些話。
都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了朱慈烺,絕對是一個幾百年難遇的明主。
所以他們此刻真的是動心了。
想要跟著這位有格局、有能力,有手段並且還有銀子的年輕皇帝。
好好的幹上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接著李巖看向朱慈烺說道:“敗軍之將李巖,承蒙皇帝陛下看得起,李巖自然可為陛下效力,不過請陛下答應我一個條件,我不想再帶兵打仗了,更不想帶著兵馬去打曾經的熟人。”
朱慈烺爽快應道:“可以,那你就從事文官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