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李定國出征、衛時春的戰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衛時春所部已然抵達嘉峪關之時。
而李定國他們還在艱難的出川途中。
此時時節已至深秋,天氣漸冷,寒意料峭。然而,崎嶇難行的山路卻讓將士們趕路趕得額頭滿是汗珠,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浸溼了衣領。
每至夜晚休息,情況則截然不同。體溫急速下降,加之氣溫也跟著驟降,這種溫差的急劇變化,極易讓人染病。
好在李定國早有準備,他之前有進入吐蕃高原的經驗,深知此般氣候狀況,故而提前籌備了大量厚棉衣。
此刻,這些棉衣正好派上用場,將士們人手一件。
趕路時大家紛紛將棉衣脫下扛在肩膀上,以減輕負重,保持行動靈活。
到了休息時,便迅速把棉衣穿上,抵禦那陣陣寒意。
隊伍當中有不少川蜀子弟,他們對辣椒情有獨鍾,因此攜帶了不少辣椒。
在這個時代,辣椒早已傳入大明,尤其是四川人,已然深深愛上了這種辛辣之物,儘管其種植規模相對還不算大。
每到晚上休息,每人都會喝上一碗加了辣椒的熱湯。滾燙的熱湯混著辣椒的辛辣,順著喉嚨流下,渾身瞬間湧起一股暖意,有效起到了驅寒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在行軍途中的這幾日,病倒的人只是極少數。
此外他們所帶物資並不繁雜,這使得行軍速度相對較快。
按照朝廷下達的命令,李定國率領的這五萬大軍,只需攜帶出川所需的口糧。
待離開四川盆地,朝著蘭州方向行進,朝廷已在天水、定西和蘭州等地,為他們精心準備好了糧草,以及出戰所需的各種武器裝備。
不僅有常見的刀槍弓箭,還有頗具威力的火藥槍與轟天雷。
如此一來,將士們無需揹負過多物資,輕裝上陣,大大加快了行軍速度。
在離開蘭州繼續西進之前,第十六兵團的將士們深切體會到了歸順朝廷的諸多好處。朝廷將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李定國只需率領部隊迅速趕赴戰場,奮勇殺敵即可。
回想以前打仗,哪有這般輕鬆便利?李定國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嘆:在當今陛下的帶領下,朝廷的辦事效率實在是高!
不僅李定國有此感慨,跟在他身邊時間較長的那些將士們,同樣感同身受。因此,大家對於前往遙遠的嘉峪關之外作戰,不僅毫無怨言,反而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自他們歸順朝廷後,該發的糧餉從未有過拖欠,按時足額髮放。李定國此刻總算明白
為何朝廷大軍戰鬥力如此之強了……
……
當李定國他們正馬不停蹄地趕往嘉峪關時
衛時春那邊已然緊鑼密鼓地展開行動。
集結到嘉峪關附近的蒙古騎兵將近十萬,再加上衛時春手下的蒙古僕從軍,光是蒙古騎兵的數量就達到了十一二萬之多。
衛時春召集所有將領,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商議後,決定選派蒙古騎兵的將領去執行他精心策劃的計劃。
衛時春的計劃是從眾多騎兵中抽調出四五萬兵力,並將其分成各有一萬多兵力的三支隊伍。
為確保行動迅速,這些被抽調出來的隊伍,有的一人配備雙馬,有的甚至一人三馬。
他們攜帶好必要的物資和鋒利的兵器,準備西出嘉峪關,一路勢如破竹地殺過玉門,隨後再分兵直逼哈密、瓜州以及敦煌等地。
這些隊伍出擊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速戰速決,以牙還牙,反向洗劫敵人。
同時,他們還要實地瞭解西邊的地形地勢、敵人的兵力部署、國力狀況以及生產力等各種關鍵資訊,從而逼迫敵人的大部隊現身。
最好是能將敵人的大部隊引誘到嘉峪關這邊,屆時再集中兵力,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