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忌日快樂(第1/2頁)
章節報錯
汝陰乃是郡名,但不僅僅是個郡名。
在朝堂上,一般來講,它都指代的是那個男人。
汝陰侯諸葛琮!
愛他者恨不得對他五體投地,恨他者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
在當今天子還未一統天下之時,這位可是攪動天下風雲,文可唇槍舌劍舌戰群儒,武可領兵作戰五日破三城,更是有千人勝十萬的兵仙級別戰功……
以一己之力,壓得天下英才不敢抬頭!
不知多少人被他打擊得體無完膚後,夜裡蒙著被子一邊哭一邊感嘆”既生琮,何生我”!
……曾俞與汝陰侯其實並不算熟悉。
他留給他的印象,只是軍議時端坐在最前方的平靜的、陰沉又銳利的背影。
只是論功時永遠放在第一個的名字以及附帶的令人瞠目結舌的功績
只是朋友登門送禮慘被拒絕後嘟嘟囔囔對他不通人情的抱怨。
在爭天下那會兒,隨著主公的地盤越來越大,投誠的人越來越多,主公麾下勢力也越來越複雜,但最為強勢的永遠是是豫州鄉黨。
因為諸葛琮是豫州人。
儘管想要爭權而不得的青州人、徐州人對他恨之入骨,可他們卻也不得不承認,只要諸葛琮在,就意味著安心、意味著勝利。
汝陰侯戰無不勝,這是全天下人的共識。
哪怕身死,也以一身之力摧毀五胡王庭軍。
以往強勢的匈奴人、鮮卑人和烏桓人,在他死後也只敢小心翼翼試探,生怕中原再度出現一個諸葛琮。
……那時的主公麾下,很多人都對諸葛琮抱著複雜的態度。
既恨他無私無情、才華絕世,將他們這些俗人都襯托得像惡人庸人。
又敬他無私無情、才華絕世,就如同敬仰一個在世聖人,又不自主地退避三尺,不敢招惹他半分。
至於目前書房為何陷入寂靜……則是因為另一個原因。
眾所周知,諸葛琮曾拜師潁川荀氏大儒荀公,與司馬謙、荀昭、荀清、師湘為嫡親的同門師兄弟。
他們這師兄弟幾人,感情關係十分複雜。
簡單來講,就是幾個師兄曾經侍奉不同的主公,然後汝陰侯用陰謀陽謀迫使師兄們不得不背叛、咳、棄暗投明來到了主公麾下,不得不背上背主罵名。
雖然最後主公取得了勝利併成功繼位,證明了汝陰侯偉大的前瞻視野,但這逼人跳槽的行為還是深深傷害了師門感情,使得幾個師兄從來沒給過汝陰侯好臉色。
就連聽到他的名字都會下意識地繃緊面部表情,移開眼神。
汝陰侯死後,或許是荀公門下弟子們終於回憶起了曾經的師門情誼,便在匈奴問題上展現出難得的激進態度,看得其他黨派嘖嘖稱奇。
邊宴便是青州鄉黨的代表人物,為人最好隔岸觀火挑撥離間,在這種問題上不站出來蹦一蹦就渾身不舒服。
他半眯著眼睛,嗤笑著抿了口茶水。
司馬謙溫和地看著他,微笑:
“那只是未曾統一前的綏靖之策。現在匈奴氣焰漸起,不可不壓抑一二。晏之此言,過於懦弱。”
邊宴又笑了一聲:
“對,中書令此言極是。想當年,中書令守關不出的豪情壯舉才算威猛呢,真是令在下敬佩。”
曾俞悄悄扣了扣席子。
又來了,翻舊賬環節。
這是五胡犯華時候的舊事。
那時,天下還未完全一統,北部邊關卻又起狼煙。
胡人突然大軍壓境,汝陰侯不得不再度率兵阻敵,而司馬謙、師湘以及邊宴等人奉命鎮守後方。
雖然都是奉命行事,但司馬謙守關不出的行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