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月球探索:材料攻堅之路(第1/5頁)
章節報錯
月球探索:材料攻堅之路
在共享城技術研發中心那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裡,緊張的氣氛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每一個人。巨大的橢圓形會議桌旁,林悅所在的方案設定小組與技術研發中心的硬體互助小組,正就月球基地農作物培育方案,展開一場關乎成敗的激烈討論。
林悅深吸一口氣,打破了凝重的寂靜,手中緊緊握著那份凝聚無數心血的方案,逐字逐句詳細闡述:“我們的方案,旨在構建一個全面且多層次的月球農作物培育體系。從有機肥料的改良,到種植環境的精準模擬,再到智慧裝置的配套運用,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缺一不可。透過智慧裝置對肥料噴灑的精確控制,以及藉助太空飛船生活倉模擬技術營造理想生長環境,有望大幅提高農作物在月球惡劣環境中的生存機率。”
她的話音剛落,技術研發中心的資深硬體工程師張工猛地站起身,眉頭擰成死結,滿臉憂慮:“想法確實美好,但實際操作難度極大。就拿智慧裝置來說,要在月球強輻射、微重力、高溫差的極端環境下穩定執行,以我們現有的硬體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目前我們研發的晶片,面對月球的高強度輻射,最多堅持幾個小時就會徹底癱瘓。”
“若採用先進的量子通訊技術替代傳統晶片技術,雖能解決部分輻射干擾導致的資訊傳輸不穩定問題,可這需要量子晶片新增一種極為特殊的超導複合材料。”張工繼續說道,“這種材料需要從罕有的釔鋇銅氧礦石中提煉出釔、鋇、銅等礦物質,經過數十道極為複雜精細的工序,在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和百萬大氣壓的超高壓環境下融合而成。但釔鋇銅氧礦石在地球上儲量稀少,分佈零散,開採難度極大,提煉損耗又極高,全球儲量岌岌可危,後續獲取難度超乎想象。而且每次提煉都需耗費鉅額能源和高昂裝置成本,我們的資源和資金儲備面臨極大挑戰。即便獲取到這種礦物質,當前實驗室合成裝置製造該超導複合材料的良品率極低,不足5%,成本高得難以承受,且與量子晶片的整合工藝也不成熟,稍有不慎就會使整個晶片報廢。”
負責材料研究的李博士緊接著沉重地補充:“更糟糕的是,這種礦物質材料不僅用於量子通訊,還是製造具備抗干擾、耐高溫、耐低溫效能裝置的關鍵。一旦缺失,我們根本無法制造出能在月球環境中正常工作的裝置。為在月球溶洞內維持一定重力恆定並進行動態調整,對晶片材料的使用壽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我們毫無替代方案,雪上加霜。根據我們對月球溶洞的探測資料,溶洞內溫度波動在-180c到120c之間,普通晶片材料在這樣的溫差下,不出一週就會因熱脹冷縮導致內部結構損壞。而我們現有的散熱和加熱技術,很難精準控制晶片周圍溫度在適宜區間。”
眾人聽聞,瞬間陷入死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焦慮與絕望。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安德烈緩緩站起身,眼神中透著歷經滄桑後的沉穩與堅定:“我曾所在的公司,在解決月球微重力實驗時,採用過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我們利用磁力技術,給植物根系安裝特定的金屬構件。在磁力作用下,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向土壤深處紮根,一定程度上模擬重力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這或許能為我們解決當前在月球溶洞內維持重力恆定的難題提供新思路。而且,這種方法對晶片材料的依賴度相對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們面臨的材料困境。當時我們在實驗中發現,選用鐵鈷鎳合金作為金屬構件的材質,能在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的前提下,產生較為穩定且合適的磁力反應。”
此言一出,眾人先是一愣,隨即會議室裡爆發出熱烈討論。有人提出實施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如金屬構件的材質選擇、磁力強度的精準控制等;也有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認為這是打破當前僵局的關鍵